半部《论语》治不了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15:27 南方周末

  □陈仓

  最近,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讲座非常红火;有朋友借给我一套《于丹〈论语〉心得》(1-7),我认真看了两遍。于丹教授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节目做得也很精致,技术水平尚可,但思想观念不敢太恭维,还有错用经典现象。于丹对《论语》的价值推崇备至,对《论语》的现实意义评价过高,而且存在“半部论语治天下”出处的“硬伤”。

  于丹的《论语》心得第一讲《天地人之道》片头语中说:“宋朝宰相赵普标榜自己‘半部论语治天下’”;于丹出的书的扉页上也有同样的说法。于丹教授肯定认可了这个说法,否则,她早就会指出其中的错讹。事实上,据《宋史·列传十五》关于赵普事迹的记载,半文盲宰相赵普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更不存在“自我标榜”。这是赵普死后,当时的人赞扬赵普在职刻苦学习的一句话。就北宋一朝的历史事实而言,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

  北宋初名相赵普是个机警聪明,且政治军事斗争经验丰富的人,为北宋立国建政立下汗马功劳。由于读书不多,赵普处理政务经常闹笑话。宋太祖选年号,想用前朝没有用过的,既显示新朝气象,也想图个吉利。宋太祖取了个“乾德”,赵普拍手叫好。后来一查,后蜀曾用过这个名字,太祖便用毛笔在赵普的脸上乱涂了一把,说“宰相还是得用读书人呀!”赵普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回家从箱子里翻书来看,后来处理政事非常妥当,人们都很纳闷。等他死后,人们才发现箱子里只有半部《论语》。所以,后世流传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所谓“赵普标榜自己‘半部论语治天下’”,纯属以讹传讹或信口开河。

  就史说理,半部《论语》能治天下吗?先说说赵普用“半部论语治理”下的宋王朝。宋王朝是中国历代“中央王朝”之中疆域面积最小的朝代,如果考虑到实际存在的辽、夏、金三个“割据政权”,宋朝虽然定鼎中原,但实际上没有完成中国大陆的统一,尚未做到“平天下”,何谈“治天下”?绝大多数人没有读过《宋史》,但对《杨家将》、《水浒传》、《说岳全传》等小说、评书和戏剧比较熟悉,从中不难看出,宋朝的文治武功整体上是失败的,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衰弱,综合实力十分脆弱,本国不治,焉能“平天下”?

  于教授沿袭儒学家对《论语》2000多年“光辉”的高标评价,我则大不以为然。从《三国演义》第一句到《明史》最后一句,大家仔细看,政治儒学始终没有解决“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的“分合死循环”,也没有解决“二十年小乱,五十年大乱”的“治乱死结”。从大唐开元年间至近代,皇皇“礼仪之邦”,居然没有过连续二十年的太平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至今喜欢看武侠书、武侠戏呢?对胃口!中国人一半暴徒、一半奴才的“李逵型性格”和“阿Q品质”比比皆是,依附强权,欺凌弱者,多的是奴性与匪性,难怪鲁迅先生立志要改良“国民性”了!

  就百年社会转型的大时代而言,如果政治儒学“光芒万丈”,神乎其神,则李鸿章等人不必搞“洋务运动”,“戊戌六君子”不必提着脑袋搞变法,孙中山不必推翻帝制,革命先驱不必远涉重洋探寻救国真理,革命先烈不必为追求民主、自由、正义和科学抛头颅,为打倒专制腐败的蒋家王朝而洒热血,中国也不必搞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总之,我不赞成将包括儒学在内的

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也坚决反对将其全盘肯定,强烈抗议将其神圣化、主流化。向后看没有出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依宪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才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于丹教授的话或许是人云亦云,或许是真心诚意。不过,我再一次提醒在“传统文化热”中热昏了头的人们,现代与古代社会天壤之别,“半部论语”治不了天下,整部也不行。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