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著名设计师登琨艳:唤醒文化价值打造艺术殿堂(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15:50 中国新闻网

  [采访:台湾设计师 登琨艳]

  这个古迹保护建筑,所以我们认为建筑应该有60%的绝对保护,40%是可以被改变的。被改变的东西呢,我们也希望当你改变它的时候,是使用60%城市的旧材料,所以你可以看见这东西很有趣。

  登琨艳争取这个旧厂区,虽然自己受了不少委曲,但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他形容他自己,是以佛心一般的力量,感动了人家。争取到合约,登琨艳有了又一个天地。尽管登琨艳也知道,投资是有风险的,加之投入的精力与毅力,付出的劳心与劳力,会不会得不偿失?他自信能成功,就像修行一样。

  [采访:台湾设计师 登琨艳]

  这里是完全不动,只加了一根管线上去,但是另外那边原来是一座墙。我需要比它大的空间,所以我就把那个墙给拆了,投入一个现代的钢架,这个钢架也是厂里面老的钢架,我重新把它组装回去。

  我是建筑师,我知道我这样做可以达到安全标准,所以做完之后你会发现好像都是老的。比如说这个地板,你以为是老的,地板是老的,没有错,这地板有八、九十年,可是它却是这个城市石库门拆掉的旧地板,我们去把它买回来,铺在这里而已,所以你感觉它是老的,其实它不是老的。

  就是这种粗糙的样子就把它保留下来,表示这东西有人走过了,因为是这样子做这些事情,原样“原相封冻” ,把它冻结在那边,告诉后人,我们的祖先曾经这样住过。今天我改为这样一个钢柱,是在别人一个工厂,破破落落的一个工厂,在这里重新组装,所以你看起来还是老的,其实已经被我动了手脚。

  还有现在我们需要比较多的阳光,不希望开太多灯,所以这些都被我们打成落地窗,所有的窗户落地都是我打的。但是外面那个露台,是我加上去在下面加一个玻璃房子的屋顶,但材料也都是老的。

  登琨艳的设计理想是前卫的,也是传统的。他告诉我们,他所追求的,是一种中国风,一种表现上没有任何中国的形式与符号,实际上很有中国味道的风格。他作品中的丰富趣味,来自于他对当前时尚的剖析与把握,同样来自他对传统文化的思索与理解。

  在登琨艳设计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太湖船的照片。有一天,有个朋友打电话给登琨艳,太湖里有一条木船,主人要卖,你买不买?登琨艳马上回答,我要买。随后,他把买船的钱汇去。于是,他成了这条船的主人。

  [采访:台湾设计师登琨艳]

  其实很简单,我很清楚那是什么东西。它无桅杆的桅是8米,长是25.3米,宽有5.8米。他描述完我就知道了,因为我很清楚那是什么东西,所以当场就决定了。现在还放在那边,已经放了四年了。

  (记者:船上现在还有人住吗)

  现在船上还住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已经在那里住了八十几年。老太太快九十岁,还住在那里,我们一年还去看她一次。

  (记者:你觉得这船非常有代表性?)

  登琨艳:是整个江南文化最具象的logo,最具象的标志。因为有人不晓得江南到底长的怎么样,建筑也被毁了大部分,一大堆被改造成观光化的地方了,这是最原相,原来的相貌,我称它叫“原相封冻”,原来的样子冰封冻起来。

  旧仓库与工作室,在别人眼中风马牛不相及,登琨艳却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他选中的旧仓库有2000平方米的空间,一年租金才30万人民币,也就是相当于每平方米五毛钱人民币,比起租用其它楼房做工作室,便宜到了极点。他租了一辆中型货车,运走了100多车垃圾。他还拆除了仓库屋顶窗口上的违章建筑,刻意地保留了仓库原有的粗犷质感。

  登琨艳带着他在游历世界中形成的后现代意识,将苏州河畔旧仓库改建成艺术家工作室,吸引了大陆媒体的眼球。他在人们的关注中自得其乐,被称为“坐在上海屋脊上的建筑设计师”。记者发表了登琨艳提出“整治苏州河,保护老建筑”的建议,促使当地政府重新审视规划,对苏州河的改造工程做了调整。

  登琨艳被媒体报导后,得到的掌声多了。他雄心勃勃,想扩大成功,把苏州河岸的仓库整合成为一个中心。可是他的计划很难落实,由于每一个仓库都属于各自不同的业主,整合工作是不现实的。碰壁之后,登琨艳就决定转移,寻找其他旧厂房,他看中了杨树浦路的上海电站辅机厂,这是一片昔日国有企业的旧厂区,但是,谈判的过程非常艰难。

  [采访:台湾设计师 登琨艳]

  我家住在黄埔江跟苏州河交口,那么我就从我家隔壁开始,去跟部队的仓库谈,去跟黄埔江的开发办谈,去跟高扬路的码头谈。一路谈,谈到复兴岛,总共谈了四年半的时间,才碰到了电站辅机厂,这么一个很有趣的领导。电站辅机厂,我们前面来过两次都谈到,莫明其妙的人家,都不接纳我们。最后是一个很有趣的领导,读了我的构想的这个计划,他看了很感动。他说我帮你忙,给你。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