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共建共享是根本——两会听潮说广东(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6日09:24 南方日报

  本报特派记者徐林陈枫蒲荔子

  两会听潮,民生如雷。

  本次全国人大会议将于今日闭幕,我们发现,“民生”成为使用最为频密的词汇。无论是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的热议,或是记者的笔锋所及,都传递着一个温暖的声音: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人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后,一个新的社会体认。

  经济社会发展一直高歌猛进的广东,近年来以“十大民心工程”为载体,奏响了“共建共享”的先声。在本次两会上,排头兵的思考,理性而深沉。

  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执政为民暖民心

  这是一场探索发展的思辨,更是一场改善民生的盛宴。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派出了4700多亿元的民生“大礼包”。在代表委员如雷不息的掌声中,我们听出了决策和民意的和谐对接。

  而广东目前的发展现实,让代表们在构建和谐社会、重视民生冷暖的指向中直面困难与矛盾: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为社会的进步和民生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执政为民的理念,使广东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众感受到一桩桩实实在在的实惠。然而,由于广东经济转轨早、社会转型早、利益分化更加明显,各种社会矛盾暴露得较早、较多、较充分。所以,尽管前年广东GDP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就双破2万亿元大关,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其它原因,要很好地解决“读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以及农民工待遇、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仍然任务艰巨。

  广东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始终坚持在狠抓发展的同时,不忘让发展成果回馈社会,惠及群众。3月2日,人民大学行政管理教授毛寿龙做客南方报业“报网互动直播室”时,以专家的理性评价,道出了代表们的切身体会——

  从几年前解决群众“四难”问题,到实施“十大民心工程”,从出台《关于构建和谐广东若干意见》,到明确“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群众强烈呼吁什么,省委、省政府就重点解决什么,攻关目标始终锁定舆情焦点。

  苏耀荣代表对去年我省启动“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免费培训”政策非常赞赏,他在这次两会上会同多位代表,联名建议将该做法向全国推广。

  李秉记代表深受我省农村免费义务教育鼓舞,特别建议将城市贫困家庭也纳入免费义务教育的范围。让他欣喜的是,省财政厅厅长刘昆代表告诉他,省里已经考虑到这一点,正在做相关调研,争取今年秋天首先惠及城镇低保家庭。

  针对“看病难”问题,钟南山委员在会议上不忘向其他委员和卫生部部长高强“推销”广东的经验:每年补贴村医1万元,给予乡镇卫生院医生类似公务员待遇,让农民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一席话,说得兄弟省份的委员艳羡不已。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代表结合广东实际指出全社会共同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性。他强调,广东要采取措施及时救助低收入者和生活困难群众,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外电评论,从广东到全国,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从过去突出强调经济建设,到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并重,使得“民生”在本次两会上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凝聚各方力量,兑现“共享”期待

  如果要给本次两会评热门词汇,“共建共享”是当然之选。

  3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政协联组讨论时强调: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共建共享”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所以,和谐社会不可能一日建成,民生问题不可能一夜解决,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和各方力量,拓展“共建”的成果,逐步兑现“共享”的期待。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来自基层的代表们深有体会。李林楷代表表示,和谐社会建设,人民群众是主体,只有全社会各个阶层都行动起来,才能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深入下去,才能让共享成果成为可能,“等靠要”的思想万不可取。

  简单的例子足以说明问题:在广东乳源乳城镇龙头新村,村民住上了整齐的

别墅,水泥村道旁装上了漂亮的路灯,而政府并没有投入一分钱。钱从哪里来?

  “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用。”据介绍,其中光做生意致富的村民林月开一个人就捐了1000多万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前往考察时,动情地称赞:“你这是共产主义精神啊!”目前,有了能人带动,村民干劲迸发,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5300元。

  群众的合力是强大的,回归“人本”的发展才是根本的发展模式。正如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谈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所说,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十分重要,但农民的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湛江市委书记徐少华代表举例说,湛江市政府曾以“一包水泥”带动农民投资出力,盖起一座座新村。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要抓好政策引导和公共产品的投入,但建设主体还是农民。

  “广东号”民生巨轮,正驶在共建共享的航道上

  共建共享令人期待,和谐社会美好期许。

  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和广大群众的奋发有为,是这一社会系统工程和谐相生的两个层面。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说:“共建和谐社会是共享和谐社会的前提,共享和谐社会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代表们也形成共识:“共建”让“共享”有了物质基础,“共享”让“共建”有了积极性和动力。二者的同步偕行,实现了更高层次的社会公平,让广东的现在与未来“获益良多”。

  省财政厅厅长刘昆代表用广东实行激励型财政政策所取得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省里鼓励欠发达地区多收入,让他们主动去关心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对他们发展经济进行支持,帮助他们财力提高,这两年清远、河源等地的财政收入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增长。”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畅意民生的春天,代表们热烈讨论,积极筹划广东的共建共享之路。

  “要重视解决困扰城市的民生问题,对失业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帮助他们重新就业。”汤维英代表如是说。

  “要着力解决城镇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赵菊花代表对此寄予厚望。

  “要尽快解决农民工社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县级以上社保应实行全国统一联网管理。”农民工的现状让陈雪英代表牵心挂肚。

  ……

  “一瓢一饮非小事”,从义务教育到农村合作医疗,从社会保障到就业,无论是在代表团驻地还是在人民大会堂,无论是分组讨论还是全体会议,广东的排头兵地位让人们对广东的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为全国探路充满期冀。

  3月7日,省长黄华华面对上百中外记者郑重宣布,广东今年各级财政投入170多亿元解决民生难题,主要是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一保五难”问题。

  170多亿元的投入将激发南粤大地上“共建共享”的民生热浪。

  万众一心的创造与辛勤,必将迎来万木争荣、天籁和鸣的春天。

  “广东号”民生巨轮,将驶向和谐幸福的彼岸。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