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集体农庄要分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6日14:15 世界新闻报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袁 奇 廖吉波

  ■年轻人成批外出 ■懒散人没了出路

  近来,以色列媒体在爆炒一则“首个集体农庄告别‘共产主义’”的消息。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基布兹”曾经一直推行着公有经济。为什么要改革?带着好奇和疑问,记者驱车踏上了德加尼亚之旅。

  

以色列集体农庄要分家

  德加尼亚基布兹咖啡厅的服务员姐妹俩。现在她们可以穿最漂亮的衣服,而不用再担心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了

  

以色列集体农庄要分家

  这家钢锯厂是基布兹的重要收入来源,所用钢材大多来自中国

  创业:平均分配有限财产

  位于加利利湖西南的德加尼亚是一个比较小的基布兹(集体农庄),在大约5平方公里的农场里,生活着320名成员。记者一行驱车开进农庄,首先看到的是古老的“创始人庭院”。这座按照德式风格修建的农家院落,是德加尼亚先驱们建立的最早的永久定居场所。院子里陈列的马车架子可以让人感觉到当年的状貌……

  德加尼亚创建于1910年,当时有10男2女用犹太民族基金购买了一块位于乌姆尤尼的土地以安家落户。

  记者找到了德加尼亚现任负责人查利·库佩尔斯坦。他说,基布兹的根本理念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人人平等。”

  当初的创业之路十分艰难。“无法想象那时他们是如何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生活的。只有信仰坚定的人,才能留下来。”查利说。

  纳玛·库佩尔斯坦在“创始人庭院”经营一家咖啡店。她告诉记者,旧的基布兹其实是穷人的体制。过去人们一无所有,基布兹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加以利用,然后平均分配,这种方式对集体的发展和成员生活的改善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矛盾:教授和厨子挣一样多

  查利告诉记者,旧体制开始时运行得很好,每个人工作都很积极。但一二十年之后,人们发现,一些人在悄悄发生改变。比如:起初大家都穿工作服上班,脏了就送洗衣房洗,下次上班再随便抓一件穿。但后来,有人开始在衣服上做记号,开始在意某件东西属于自己。

  随着生产的发展,德加尼亚基本条件有了很大改观。一座盈利颇丰的工厂建了起来,成了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分配方式没变:个人所得上交集体,再均等分配。

  纳玛打了个比方说,一个大学教授每月收入6万谢克尔(约合1.4万美元),而一个在厨房当厨或打扫卫生的女孩每月收入4000谢克尔(约合900美元),他们都把收入上交给基布兹。最后,女孩从基布兹得到的收入却跟教授一样多。教授觉得窝火也就不奇怪了。

  “不费力就可以得到,人们为什么还去拼命干呢?”旧的基布兹使偷懒、磨洋工的人渐渐多起来。当地有句玩笑说“去上班”是“去工作的地方”,意思是到了那儿也不好好干活。

  体制的瓶颈制约着德加尼亚的发展。同时,原先战时政府给基布兹的支持取消了,外部竞争又加大了基布兹的压力。一些基布兹破产了;渴望自由创业的年轻人成批外出,也给许多基布兹带来了劳动力短缺和人口年龄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一场改革迫在眉睫。

  1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