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敏:人生三部曲 我的中国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09:43 南方日报

  张明敏:人生三部曲 我的中国心

  特别授权本报内地独家刊登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新作《情归何处》

  开着奔驰,玩着赛马,很难想象,坐在记者面前这位一个劲儿推荐西瓜汁勾兑橙汁的有些发福的矮个子中年人就是当年红遍全国的张明敏。

  作为最早被内地人接受的香港歌手,其实张明敏这些年来唱过不少歌,但因为《我的中国心》名气实在太大,这些歌曲统统都被“湮没”了。

  这也是让张明敏一直郁闷的事情。张明敏有“三部曲”——《我的中国心》、《青年人中国心》以及刚刚完成的新作《情归何处》。

  更让他“郁闷”的是,我们的对话,依然还是回避不了这个话题,还是得从《我的中国心》开始。

  好在,他对这一切已经见怪不怪了,就连自己的名片上,都印着“中国心·张明敏”的字样。庆回归十年前夕,他特别授权本报内地独家刊登香港回归十周年各界庆典时将演唱的新作《情归何处》歌词。

  第一个香港歌手到北京演唱《我的中国心》

  影响这么大,主要应该归功于中英谈判终于有了结果

  记者:20多年以来,每次谈到张明敏,永远避不开《我的中国心》。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香港乐坛唱国语歌的很少。为什么你愿意答应去唱这首国语歌曲?

  张明敏:这得从我的家世说起了。唱那首歌的时候,香港还没确定回归,香港也很少人听国语歌曲。而我是出身于一个华侨家庭,我母亲是个印尼华侨,懂国语的,所以从小就会听普通话,但不会说。

  那一阵,香港唯一流行的国语歌手,好像只有邓丽君了,我的那张专集里,就有不少是翻唱她的歌。

  当时香港只有几个人在唱国语歌,也只有我的几首歌主题是爱国,只能说我很走运了。

  记者:有人说,在80年代之前,其实香港对内地是充斥着一种“恐慌”气氛的,害怕回到内地就不能再回来了,你有没有担心?

  张明敏:当然也有了,但我妈妈是很爱国的,她很支持我回内地唱歌。她开玩笑说,如果你真的回不来,我会回去救你。

  我母亲其实对内地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当年在解放后,她回国定居,我小时候,甚至在广州的华侨小学上过一年学,那时很多华侨也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国内的。

  现在回头看《我的中国心》,影响这么大,主要应该归功于中英谈判终于有了结果,我们的领导人有了让香港回归的决心,《我的中国心》不过是适逢其时而已。

  记者:当年回内地唱歌时,内地人和香港人之间的区别大吗?现在这种区别,是不是已经不存在了?

  张明敏: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当时内地的人看香港人,似乎觉得我们很可怜,又觉得我们像怪物,现在觉得那时的内地人,对于香港的了解很少,但他们都很勤劳,做所有的事情,都只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

  有这么一个笑话,很能说明当年内地人对香港的了解:在中央台彩排时,有人问我,你们香港人,是不是都24小时不睡觉,被逼着做很多不好的事情?香港是不是到处都是黑社会,到处都是一些黄色的东西?而那次去北京,很多人甚至都不敢跟我说话,吃饭也不在一起,用屏风把我隔开。一来可能是语言不通,二来也可能是他们担心吧,或许我吃的都是当时最好的饭菜,不能让他们看到。

  记者:作为第一批进入内地的香港演艺界人士,这二十多年来,你见过不少内地人,感觉回归之后内地人对于香港人,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张明敏:当年去内地,或者内地人来香港,香港人和内地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但现在,如果你不说话,我们根本感受不出哪个是内地人哪个是香港人。

  回归时唱《青年人中国心》

  每当有大事发生,我都有唱歌的冲动

  记者:你在春节晚会唱完《我的中国心》之后,其实在内地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为什么之后不留在内地继续你的演艺事业,而是又回到香港,甘愿默默无闻呢?难道不怕有人说你,虽然有着中国心,但还是贪恋“洋装依然穿在身”?

  张明敏:这实在是误会了。其实从1985年到1990年前后,我都一直是在内地发展的。1985年那时,我已经看到了内地的文化娱乐事业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当年我在北京开了自己的演唱会,这也是第一个到内地开演唱会的香港歌手,之后从1987年到1989年,基本上我就是在内地做自己的巡回演唱会,当时是以“迎接亚运”的名义。那时,我从香港带了很多专业的器材回内地,像什么镭射之类的设备。我的一些运作观念也给许多内地的文化界人士带来了经验,现在内地许多专业的商业演出人,其实都是从那时开始看到了市场,开始做起的。

  唯一的遗憾是,在那段时间,内地对于香港的宣传,相对比较冷淡,我做的这些事情,基本上没有得到过很好的宣传,所以大家不太清楚而已,以为我唱完《我的中国心》就回香港了。

  记者:在那之后呢?为什么又不做了?

  张明敏:1990年前后,在内地做娱乐其实是有些困难的。而且对于香港,大家的认识仍然有限,所以我觉得,应该呼吁内地朋友对香港多支持,所以我加入了中国青联,然后回到香港,又加入了香港青联,从1990年到1997年,都在为平稳过渡做工作。

  记者:那你就放弃了自己的歌唱生涯?不觉得可惜么?

  张明敏:也不算吧,这些年来,陆续总有人找我唱歌。我还是比较喜欢唱歌的,所以1997年时,我创作了《青年人中国心》,并且在回归时唱过。其实这些年来,每到大事发生,我都有唱歌的冲动。

  今年年底,我的新专辑就会出来了,里面包含了回归十年以来我喜欢的歌,都是一些爱国歌曲,而香港,其实到现在也没有人专门制作这些爱国歌曲的,只是偶尔有人唱一下。

  庆祝回归十周年唱《情归何处》

  香港人须主动了解内地了解传统

  记者:现在你的“主业”算是什么?商人?社会活动者?还是一个歌手?

  张明敏:现在主要在做一个家具公司,明年希望能够打开内地市场吧。歌也还在唱,主要是参加《同一首歌》等一些电视节目和演唱会,但让人郁闷的是,他们总找我唱《我的中国心》,别的歌还不让唱,好像我这些年只有这样一首歌的样子,但我明明还唱过很多其他的歌曲啊。

  这次回归十周年的庆典晚会,我也受邀参加,我作了一首新歌,叫《情归何处》,大家都没听过,但这次可以唱新歌了,还是很开心。

  记者:那香港文化界呢?在回归之后,你觉得他们的心态有什么变化么?

  张明敏:就演艺界来说,我觉得香港的艺人算是比较辛苦的一群人。回归之前,香港由于经济等原因,其文化方面对内地的影响很大,艺人也都处在文化的尖端。但现在,内地人觉得香港也不外如是,而香港本地的演艺事业,也因为各种原因而处在了低谷。并且,之前因为大家受的都是殖民教育,对于中华文化、对于内地的研究都很缺乏。香港的文化,一直以来其关注面都是很狭窄的。而内地这些年的变化又实在太快,我们的研究又始终没有跟上,这就很成问题了。香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方面,其实一直不如台湾那么深厚,台湾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很多学者在传播中华文化,但香港就没有。

  而且,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人对于香港文化的热衷,使得香港文化界有一种“大香港”的文化思想,而在回归之后,这些人一夜之间发现,原来所谓的“大香港”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小香港”,所以,这种心态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小香港”的文艺也好,文化也好,都是不长久的,没有生命力的,我觉得香港文化界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跟国内、跟整个亚洲进行融合,要多学习才行。

  记者:如果要对香港的未来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

  张明敏:我会说,希望香港人彻底从那种“大香港”的骄傲之中走出来。因为当年的“大香港”是因为内地人希望通过香港了解世界而造成的。所以,对于未来的香港,我希望大家能勇敢地面向前方,要主动地去了解,了解内地,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的传统。

  情归何处

  (歌词)

  家乡水,故园情,游子漂泊风雨归程,

  乡思爱在夕阳里,天涯芳草魂牵梦萦

  春晖草青青,妈妈的叮咛,父亲的背影,

  岁月催人泪盈盈,

  寄意寒星

  情归何处,情深无限,紫荆艳阳花更盛

  情归何处,情深无限,洁白莲花香远益清

  情归何处,情深无限,

  一水相分,一片丹心,一缕柔情

  (主唱:张明敏 词曲:陈逸峰)

  记者手记

  歌照唱

  学书不成,学剑也不成。这就是张明敏对自己的评价。

  其实张明敏的经历,还真有点符合我对香港人的一贯印象:说得少,做得多。

  上世纪70年代香港工业开始腾飞,他在工业作坊里做工;80年代香港娱乐界鼎盛,他也活跃其中,90年代内地和香港的交流开始频密,在中间也能见到他的身影。回归之后,“舞照跳,马照跑”,跳劲舞估计对这个五十岁的男人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所以,他玩赛马,每当“马日”,他几乎都会现身。

  然而在他生命中,更重要的是:歌照唱。

  张明敏从未想过,自己能凭借这首歌曲,一下子走红二十年。他更未想到过,这首歌曲对于香港,对于内地人看香港的方式,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所以,他在香港回归时创作了《青年人中国心》,回归十周年前夕又将主唱《情归何处》。这些歌曲都依稀可以看到《我的中国心》的影子,心意犹在。

  如张明敏自己所言,“每当有大事发生,我都有唱歌的冲动。”

  特派香港记者:

  郑照魁 胡键 谢苗枫 黄超

  本版摄影:王亮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