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评]围观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15:40 南方周末

  世界享受低通胀,中国劳工牺牲巨大

  ◆“中国在输出通胀吗?” 英国《经济学人》

  8月4日今年5月,连续12个月的中国输美商品平均价格出现了正增长,这是自2004年开始进行这一统计以来的第一次。6月,同一数字再次增长了0.6%。同期,中国国内消费物价指数增长达到4.4%。不过,因此担心中国商品涨价会导致全球通胀却是多余的。因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特别是对美出口价格的增长,完全是美元贬值的结果。过去一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9%,而以人民币计价,则中国制造成本和出口价格仍然在下降。总之,中国持续提升的劳动生产率和绝对数字仍在增长的劳动力供给,将在可见的未来继续保持中国商品相对世界平均水平的低价格,从而继续压低世界经济的通货膨胀率。

  【点评者说】劳动生产率提升,是好事;世界人民继续享受低通胀,也是好事。可是,为什么中国的劳动者似乎什么好事也没摊上?美国滥发美元,咱管不了;但在国内,如果绝大多数人不能从生产进步中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马克思是会把这称为“剥削”的。

  “震撼”的不是中国,是西方自己

  ◆“博客的力量震撼中国”

  英国《独立报》8月6日, Catherine Sampson

  被绑架的河南儿童的父母在网络上发出了求救信,随即被博客和手机短信传遍全国。主流媒体别无选择,只能跟进。据《人民日报》去年的统计,中国有3000万博客作者,据信到明年这一数目将增长到9000万。中国很少有纯政治的博客,跟世界各地的博客们一样,中国博客关心电影明星和性多于关注社会问题,网站也利用名人效用增加点击率。但中国还是有一小批活跃的博客站在社会问题辩论的最前沿。很明显,在中国,博客无法阻挡,并已经形成网络上的公民社会,成为聚集民众探讨未来中国向何处去的场所。

  【点评者说】看来,跟民主、言论自由、公民社会相关的动向还是能刺激西方的神经,可能在他们看来,这些在中国还属于“稀缺资源”吧。

  “和平崛起”让五角大楼头痛

  ◆“中国军力膨胀,世界不必恐慌” 德国之声8月5日

  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崛起,中国也越来越不忌讳显示其军事实力。西方对此尤其敏感,特别是美国。五角大楼每年发表《中国军力报告》,俨然将中国视为威胁。过去,人民解放军曾因装备陈旧被讥讽为军事博物馆。进入1990年代以来,因为经济发展,国防开支得以以每年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这特别招来美国的批评。华盛顿指责中国在和平环境中不必要地扩充军备。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认为这类批评是不公正的,因为中国的国防开支与美国有极大的差距,即使按照最高的估计,中国每年拿出一千亿美元用于国防现代化,而美国的相关数字却是五千亿。由此看来,美中之间总趋势上还在加大。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个经济上飞速发展的国家拓展其军事能力,也不是什么非同寻常的事情。

  【点评者说】也许“和平崛起”让习惯了西方国际关系逻辑的“强权”们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如果相信一个新强权能够以和平方式产生,这显然与他们的历史经验不符;但如果不相信,难道拿导弹、航母来防范这种“和平善意”吗?

  西方同样有责任帮助中国走出困境

  ◆中国的质量困境

  新西兰《新闻报》8月1日,Orville Schell

  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质量控制问题吹毛求疵之前,请不要忘记,正是我们把中国打造成一个世界性的工业化公园,以及许多有毒产业的垃圾场。在我们抱怨制造业工作机会因“外包”而减少的时候,我们绝对不会对输出大量污染至中国而感到惋惜。中国或许会后悔其在接受工业化时恣肆的渴望,但中国人已经开始从对经济发展的迷恋里觉醒。而这种迷恋,始于他们刚从商品严重匮乏的文化大革命走出的那一刻。在一个资源短缺的世界里,越多总是越好的。但是现在,正如西方数十年前开始意识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有限度的一样,中国也展露出后工业时代的前期特征。因此,我们应该考虑通过向中国管理者打开我们的制度监管之门来帮助中国,而不仅是杜绝其商品。这样做同样是为了帮助我们自己。因为,与“战略性竞争者”如中国一样,我们现正生活于同一个地球里,分享同样的空气、水、产品甚至食物。

  【点评者说】有人站出来反省、自责,承担责任,总会让困境中的人感到一丝温暖。但对于中国来说,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