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作协大力扶持 外来青工文学创作中心揭牌(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14:44 金羊网-羊城晚报

  郑小琼:

  只想说出遇到的真实

  2001年3月,郑小琼从四川来到东莞一个家具厂做仓库管理员,在等待大家领取物品的闲暇中开始写诗,没想到很快能在杂志上刊发。2007年5月21日,已出版数本诗集的诗人郑小琼站在了“人民文学奖”的领奖台上,此时,她的世俗身份仍然是一个27岁的打工妹,不过换做销售,每天还要为产品的销量担忧。

  记者:为什么你认为自己的创作始终在写村庄呢?

  郑:作为一个农民的子弟,一个新世纪的农民工,我的写作基本是围绕着两个村庄开始的,一个是作为我的故乡原型的黄斛村,它是四川的一个普通村庄,它代表着作为中国内陆传统的村庄在改革开放中,在由传统的乡间秩序向工业化推进的这个过程所遭受的境遇;另一个是以我打工生活了六年多的黄麻岭为原型,这是一个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的村庄,在这个村庄里生活着许多像我一样的外来者,如果在资本主义时代叫作产业工人,我们现在的身份是“农民工”。

  记:你曾有过“珠江三角洲有4万根以上断指,我常想,如果把它们都摆成一条直线会有多长,而我笔下瘦弱的文字却不能将任何一根断指接起来……”一类的话,因此你的诗歌曾被人认为太过灰暗,你自己怎么看呢?

  郑:我只是想说,这些是我的真实感受。“你们不知道\我的姓名隐进了一张工卡里\我的双手成为流水线的一部分,身体签给了\合同,头发正由黑变白,剩下喧哗,奔波\加班,薪水……”这些就是我的生活啊,你觉得它过分吗?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一直在告诉自己,我无法像那些学识渊博者那样看到更深的哲理,或者做更多的预言,我只是这个时代平面的一个亲历者,一个在场者,我有责任将我亲历与见到的东西记下来,它们是什么题材,有什么技巧,构不构成艺术上的诗歌、小说、散文,或者是别的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在于它们是此时我的生活与见到的真实。我是一个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的文学爱好者,也无法在什么技术上、思想上,或者别的什么经验上来站在这里说什么,我只是想说出遇到的真实。

  本报记者邓琼

  

省作协大力扶持 外来青工文学创作中心揭牌(3)

  (Robby/编制)

  上一页第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