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良的诗画人生(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5日10:48 兰州晨报

  

汪玉良的诗画人生(2)
然而,汪玉良最先被人们所熟知的却是他的诗情。汪玉良的老家东乡是甘肃“花儿”的发祥地之一,他的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却有着丰富的口口相传的历史和口头文学。这里由民间史诗和故事堆筑了一个民族民间文艺的“富矿”,富含着文学创作的养料,这个民族需要能来“挖矿的采矿人”和智者。作为东乡族第一位科班出身的大学生,汪玉良义无反顾担起了责任。1956年,汪玉良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在著名诗人李季和闻捷两位名师的指导下,很快进入了创作的奔涌期,他的诗作大都取材于家乡风情,蕴含着东乡族人民对幸福的渴望、对生活的礼赞,形成了主题鲜明、个性突出、音韵和谐的风格。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他发表诗歌、文学评论等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近千篇,约400万字,同时出版了《米拉尕黑》、《汪玉良诗选》等诗歌专集6本,先后获得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一等奖,诗作《水磨坊》还荣获2002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骏马奖”。

  在所有的作品中,经40年的追寻采集、挖掘整理,创作的3000行东乡族英雄史诗《米拉尕黑》最为汪玉良所钟爱。“我是土生土长的东乡人,我爱我的民族,我的作品不仅是我感情的宣泄,也是我们民族情感的写照。”汪老说,米拉尕黑是东乡族传说中的一个英雄,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搜集很困难,它一般保留在东乡族的宗教活动当中。在他小时的记忆里,人们唱颂米拉尕黑的声音非常动听,而且很多人听着听着都会流泪。他一次又一次地聆听民间艺人吟唱《米拉尕黑》,整理出了较完整的300多行唱词,创作出了叙述长诗《米拉尕黑》,然而就在原稿付梓即将出版之际却遭遇“文革”,遗失了原稿。20世纪80年代,这部作品才得以重新创作出版,并且捧回了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一等奖。

  前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