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一起变老的N个故事(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10:44 中国新闻网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寻找自己的“太阳城”

  今年63岁的易华珍,原是中科院计算所的高级工程师,四年前退休,一直住在繁华热闹的中关村918楼。

  当年方便上班的地方,如今看来,不是养老的选择。

  在美国工作的女儿,觉得中关村的环境,比她7年前出国时差了很多。她不放心父母,在美国达拉斯郊区离自己家很近的地方,为父母买了一套别墅,希望他们在美国安度晚年。同在美国工作的儿子,把工作地点定在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为的是与北京地理位置近似,好让二老习惯。

  易华珍和老伴,只是每年去一两次,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北京去美国生活。

  从那时起,他们就想在北京重找一个清净又方便的地方养老。多年的同事,也多在中关村居住,都厌倦这里的喧嚣。大家有一样的想法:“养老寻找新的社区,不是买房子,而是买环境。”稍早退下的一批人,承担了找房源的任务,他们首先看中东方太阳城。远在顺义的位置,让易华珍不满意。

  同事丁文德、记素芹夫妇,找到另一个地方,在昌平区的小汤山旁边,叫北京太阳城,小区每天开通四趟班车至安定门,乘车到达市区仅需20多分钟。这让易华珍心动,她和老伴去参观,做了2天调查。

  向物业咨询,他们了解到小区的绿化率高达50%,这正是目前他们居处所缺失的。易华珍还特别喜欢泡温泉,一下子就看中这个社区。他们行动慢了点,一期的房子卖光了,只能遗憾地等几年。

  2006年初秋,北京太阳城二期工程终于动土,老两口赶快定下一套63号楼二层一户总面积为106平米的两室两厅房间。

  房子定下后,他们有些不放心开发商是不是能如约按期交付使用,无事时常过去看看。

  易华珍回忆说,看到房子盖到二层她定的那间,心里特别激动。“看到窗户放上去,心里才开始踏实。那种感觉,像是自己在盖房一样。”

  今年5月,房子快竣工了,易华珍和老伴来得更勤,连他们自己都数不清来了多少次。

  一个周三下午,他们像往常一样在楼前看自家的房子。一位面善的老太太,过来和易华珍打招呼,说她的身材很好,问她对跳舞有没有兴趣。易华珍说,自己多年一直跳舞,常参加社区或单位的一些文艺演出。

  老太太一听,兴奋起来,介绍自己叫张斌,四川绵阳人,65岁,希望易华珍立即参加她们的舞蹈排练。

  易华珍也生长在四川绵阳,对热心的老乡不拒绝,把每周来看房子的时间,改为有跳舞排练的周五。易华珍对中国各地的民族舞、印度舞,还有西域舞都擅长。有时,演出排练忙不过来,结束时公交车没了,小区的工作人员或跳舞的同伴,想办法送她回家。“我人还没有搬过来,就已经在这边交了许多朋友。”易华珍说。

  没多久,太阳城的公共活动部主任雍丽,也看上易华珍很好的身材,数次动员她参加时装队。试了几次,易华珍发现同时参加两组活动,来来回回跑的时间太长,决定等真正搬来小区后再参加时装队。

  2007年6月,一切条件就绪,易华珍和老伴,卖掉中关村的房子,入住北京太阳城。

  对他们来说,这里已经不再陌生。很多人都已经是朋友或是熟人,就连平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老伴王邦友,每次下楼闲转,在树荫下或是湖水边,总有老大爷主动招呼,也有了自己的棋友和聊友。

  易华珍说,小区还有好几位老院士、数不清的科学家和各界各业顶级人物。这些人大都已经八九十岁,每次排节目的认真劲儿和上台的水平,都让她感到羡慕。“人老了并不可怕,只要有一种精神,就能活出风采。”易华珍说。

  在他们的影响下,他们的同事李国华、张瑞兰,买了三期的房子。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