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泰斗”的九十年华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08:52 兰州晨报

  史学研究界辞世的最后一位老一辈大家2007年11月27日10时20分,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俪生先生在兰州逝世,享年91岁

  赵俪生先生被誉为“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著述颇丰

  为人方正,刚直不阿

  “老一代清华精英”

  1917年,赵俪生出生于山东安丘县。

  18岁时,赵俪生考进了北京大学,一星期后转到清华大学外语系。

  在清华园学习的同班和同届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后来中国政坛、文坛和学术界的风云人物,如姚依林、蒋南翔、韦君宜、王遥等。在清华大学,赵俪生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还当过清华文学会的主席,编过《清华周刊》和《副刊》。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赵俪生站在运动的最前列,掌过门旗,进行过演讲。这段经历使赵俪生先生被校友称为“老一代清华精英”之一。

  抗日战争前夕,作为外围组织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曾派赵俪生到山西参加牺盟会(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国共两党建立较早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是统一战线历史上的一面光辉旗帜)的训练,他因为正在翻译一部苏联小说,便推迟了半年。到了太原后,早走一步的清华同学已经是牺盟会的各级领导了,不久,他离开太原辗转到了长沙。当时长沙临时大学已经成立,他本该回校继续学习,但在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安排下,他又返回山西抗日前线,后撤到延安。在延安作了短暂停留后,又取道西安,第三次返回山西抗日前线,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

  在山西期间,赵俪生结识了高昭一女士并结为伉俪,从此相濡以沫69个春秋。夫人给他育了6个子女,一起著书,一起探讨学问,所谓相夫教子。2006年9月,高女士辞世,享年93岁。赵先生的家人说,高女士的逝去,使先生失去了一位最忠实的听众。

  1942年,赵俪生因病离开部队,先后到陕西几所学校讲授英语。1947年,经胡适和傅斯年推荐,到河南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从此开始了他的高校执教生涯。

  据赵先生的家人和弟子说,傅斯年与赵家有亲。胡适则是通过文章认识的。赵俪生的第一篇史学论文《清初山陕学者交游考》在《大公报》上发表时,和胡适、陈垣的文章放在同一版上,胡适很重视且评价很高。解放后,赵俪生先后在济南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工作,1950年进入东北师范大学,次年调到山东大学,1957年8月起在兰州大学历史系执教,从此定居兰州,再未离开。 [1]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