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谁是真正的“电话之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11:33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技术史上,很多重大的发明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很多人的贡献

  本刊记者/蔡如鹏

  逝世已经85年的“电话之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现在遇到了新麻烦。

  最近,一位美国记者称,他有铁证显示,贝尔并非电话真正的发明人,而是剽窃了竞争对手伊利沙•格雷的专利成果。

  这位名叫塞思•舒尔曼的记者说,当年是格雷最先申请了电话专利,但在数名律师和一名被贿赂的专利权审批员的帮助下,贝尔偷看了格雷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并剽窃了后者的创意,从而被错误地认定为第一个提交电话专利申请文件的人。

  舒尔曼已将他的发现编著成新书《电话的开端:探寻贝尔的秘密》,并计划在2008年1月7日正式出版发行。

  同一天提交专利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阎康年跟《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了贝尔和他的电话、以及电话发明专利权之争的故事。

  贝尔1847年出生在英国的爱丁堡市。23岁时,为了躲避瘟疫,他随父母移居加拿大。不久后,贝尔又来到美国的波士顿,从事教育聋哑人的工作。

  19世纪中期,电报已经发明,不少发明家都在研制新装置,试图直接用电流传递语音。这其中就包括格雷。但由于电话传递的信号是连续的,而不像电报那样是不连续的信号,因此当时大多数权威的通讯专家都认为,电流是不可能传递语音信号的。

  此时,贝尔在他的两名聋哑学生的父亲资助下,也加入到研制电话的队伍中。但起初,研制工作并不顺利,以至于资助人一度对他非常失望。为了加快进展,资助人又雇用了一名训练有素的年轻电工托马斯•沃特森,作为贝尔的助手。

  终于在1875年6月2日,贝尔与沃特森的努力有了回报。这一天,通过电线他们第一次听到了传来的声音,尽管非常微弱。至今,在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的门口仍挂有一块铜牌,上面镌刻着“1875年6月2日电话诞生于此”。

  又经过半年多的改进,1876年3月7日贝尔获得了电话发明的专利。但巧合的是,贝尔与格雷向专利局提交电话专利申请的日期是同一天——1876年2月14日。只是,前者比后者早了两个小时。

  舒尔曼从贝尔当年的实验室笔记本记录中发现,起初,贝尔和沃特森试图以电磁方式在电线中传送声音,但却并不顺利;而就在1876年贝尔前往华盛顿咨询申请电话专利事宜的12天后,他突然开始使用另一种声音传送设备,而这一方法最终被证明是成功的。贝尔在设计图中绘制了一个人对着一个装置讲话,而格雷描述类似方法的专利申请文件中也有这样一个非常相似的图。

  这份被舒尔曼认为是“最有力证据”的笔记本,在1976年前一直由贝尔家族收藏,1999年后才被制成电子文档并广泛传播。

  有记载说,最初贝尔的确想利用电磁开关把电路断开,形成一开一闭的脉冲信号。但是对于声音这样高的频率,这种方法是不现实的。在一次试验中,他偶然把金属片连接在电磁开关上,在这种状态下实验,声音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

  贝尔分析后发现,原来是由于金属片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感生了电流。这就是电话的送话器原理,把这种过程颠倒过来就是受话器。而格雷的原理是利用送话器内部液体的电阻变化,而受话器则与贝尔的完全相同。

  [1]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