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与24岁张爱玲平辈论交,才能放下包袱(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10:50 中国新闻网

  罗大军说之前几次《玫瑰》流产,主要的原因就是导演在改编张爱玲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其中有位导演干脆把《玫瑰》做成了现下流行的许多粗制滥造的商业剧,走起了“桂花上酸菜”的那个路线,甚至在其中运用了摇滚。做到后来变得不伦不类。

  田沁鑫觉得,一味讲故事的传统做法虽然好操作并符合观众的观影习惯,但在很多戏剧人的眼中,这样与匠人无异。颠覆张爱玲不是不可以,但你要有那个本事。在没那个自信的时候,还是心怀些敬意好。

  2006年香港话剧团的《新倾城之恋》就是走了这条路,毛俊辉着力恢复了老上海的原貌,无论从家具还是旗袍,乃至演员舞姿和神态都极有当年的韵味。老上海风情的歌舞款款摇曳到观众面前,一种强烈的气场把观众带到张爱玲的世界里。

  《玫瑰》的统筹老象说,香港的戏剧人长年在那种文化的浸淫中,对这种腔调拿捏得很恰当,所以《新倾城之恋》把力使到这方面,观众也愿意买账。

  田沁鑫在刚开始做《玫瑰》时,也想过走这条路,为此,剧组专门做了40年代上海的家具和旗袍,上装后却感觉无比的别扭,最后只能放弃。

  其实,另外两个香港的戏剧人林奕华和胡恩威,在2005年对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半生缘》就进行了自己的改编。

  林奕华一不做二不休,他干脆把《半生缘》的故事提了出来放在了现代的时空情境中去演绎。并在听觉上下功夫,让张艾嘉沉静而沧桑的声音在幕后念旁白,让观众被剧中的感觉填满。张艾嘉的叙述果然如同软软的刀子在一点点刺痛着观众的心,整个剧场都沉入无尽的哀伤之中。

  田版的《玫瑰》力道恰好在这两部戏之间——超越了传统,又保留了张爱玲原汁原味的气质。突破了文学转化为舞台语言的种种局限,既在商业上讨好了观众,也在艺术上占住了脚。

  田沁鑫说自己这次有点小小的欣喜,因为战胜了与张爱玲的距离,与24岁的张爱玲可以轻松地交谈。她感慨说,只有与张爱玲平辈论交,才能放下包袱。 ★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