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见过对生命如此尊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0日09:18 东方网-文汇报

  如果说论坛BBS上多是网友的简短留言,是感情的瞬间流露;那么在网络空间上,博客更可看作是情感加理性的激荡和酝酿之作,是厚积薄发不吐不快的文字。昨天,随着举国哀悼日的到来,在博客空间里,面对灾情,表达着更为复杂的思绪。

  名人博客是名人的人文名片,在博文之中,他们在表达个人情感之余,也在用一份人文视角,尽力表达着对于生命价值的探究。

  以《品三国》闻名全国的易中天,听闻国务院公告“全国哀悼日”之后,在博客里写下“神兵天降已如神,天地无情总不仁,骨肉万千离散日,斯人无泪哭斯民”的短诗,表达他的哀痛之情。

  以在博客里连载《明朝的那些事儿》而知名的“当年明月”,昨天在博客中写下了与《明朝》无关的一段文字,文章的题目为“默哀,为5·12地震中罹难的同胞”。文章中写道:“在中国的历史中,有过许多次灾难,但我从未见过,在灾难之后,曾有如此之坚强、悲悯、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一个民族的集体哀悼。五千年来,未曾与闻。我终于相信,这是一个最为伟大的时代。为了坚韧的生命,为了不屈的灵魂,为了无私的援助,为了人性的光辉,为了那些失去与得到的,为了那些悲痛与宽慰的。”

  学者李银河在文章里写道:“如今中国终于进入了现代社会,人命受到空前的重视。更大的一个进步是,不只是达官贵人的生命受到重视,普通人的生命也受到重视……我们应当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的中国而不是古代的中国:为那些不幸死难的普通人——他们可能是你和我——表示敬意,对他们的死难表示同情。当全国下半旗志哀,当下午2:28全国所有的汽笛鸣响,我们任泪水奔流,尽情抛洒我们对人(四川人,中国人,人)的同情和怜悯。”

  知名学者周国平的视角则更增添了一份穿越历史的悲悯和怅然。他的博客题为“我们都是幸存者”。文章中他写道:“五天来,我写不出任何文字。我甚至觉得,我的生存也是莫大的奢侈……我也是一个幸存者。是的,我,你,每一个活着的人,我们都是幸存者。震中在四川汶川,不在我居住的地方,这不过是碰巧罢了……我只是侥幸逃过了一劫而已……正是在这暂时的幸存中,我们一边怀念死者,一边唱响了生命的凯歌。

  “我这样说,既是对我自己的解嘲,也是对这次震灾中那些真正的幸存者的劝慰。我当然知道,我们身受的苦难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

  “……我们都是幸存者。用这个眼光看自己,我更真切地感到了一切受灾者都是我的亲人。用这个眼光看世事,我更清晰地洞察了一切人间纷争的狭隘和渺小。”本报记者张懿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