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七号发射前夕,新华社记者走进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近距离观察神七训练设备和航天员进行训练的过程。
吊着“威亚”练“穿衣”
出舱活动程序训练模拟器是个开放式实验室一样的房间,用于训练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对气闸舱和舱外服的操作。房间中央天花板上类似“威亚”的悬吊系统,吊着两套醒目的航天服。记者看到,在“威亚”的作用下,航天服能够上下左右移动,以模拟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的相对运动,供航天员进行穿、脱航天服的训练。
航天服对面的墙上,“镶”着一面如同巨型高压锅锅盖的金属圆形物,这就是轨道舱通往太空的舱门。解锁—转动手柄—开门—套舱门保护罩—关门—取罩—检漏,随着每一步的完成,“以假乱真”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各种仪表上显示出空间设备的工作状态。
在这里开关门看上去并不难,不过,同样的动作换到失重模拟水槽中去完成,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告诉记者,神七航天员在水中练习“开门”,最初要花上5分钟,后来逐渐缩短到1分钟。
“游泳池”里学走路
乍看上去,波光盈盈的圆形失重水槽与游泳池并无两样,水下却另有玄机。遍布水槽壁的指挥、监视系统,把岸上的教员和水中的航天员联在一起。随着教员发出一条条指令,航天员在水中的操作,全部显示在电视屏幕上。
水槽训练中,航天员穿着120公斤的水槽训练服,模拟在失重状态下从开舱门准备到返回飞船的舱外活动全程。这种姿态是固定的——与地面的角度是30度,这使得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
低压舱里体验真空
低压舱又叫舱外航天服实验舱,用于模拟太空的真空低压环境。实验舱外表是一个巨大的圆筒,圆筒里形形色色的设备中间,同样悬吊着两套航天服——这是真正的能够经受住低压环境考验的舱外航天服。
训练开始,两名航天员从准备间走进实验舱。纯白和纯蓝色的紧身液冷服,把他们从头到脚包得如同电影里的“蜘蛛侠”。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他们像虫子钻进蚕蛹一样,进入了航天服。
记者看到,两名航天员小心翼翼地把双腿伸进航天服的下肢,臀部放在航天服的背包沿上,然后关闭背包门,把自己裹在了庞大的航天服中。
舱门徐徐关闭,实验舱和舱外服开始加减压力。记者从监视器上看到,一位航天员在进行设备操作,另一位则拿着飞行手册进行确认。
据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