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冰 姜宁 早报记者 吴玉蓉 发自北京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联合报道
夜间发射、飞船满负荷飞行、航天员出舱行走……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神舟七号将填补多项空白。
“从发射、出舱到回收,3名航天员与他们乘坐的神舟七号飞船至少要在6个节点上经受严峻考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在正常的3天的飞行过程中,涉及轨道控制、航天员出舱活动、伴星释放、中继应用试验等关键事件200余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对早报记者说。
六大节点
节点一:发射
火箭点火、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出现致命故障的可能比较大。发射场系统为了确保航天员安全,实施了一系列应急预案。100多米高的发射塔增加了逃逸救生滑道,在紧急情况下航天员可以滑至地下掩体安全撤离。飞船发射采取远距离测试发射模式,可以在距发射塔1500米外进行控制发射,发射安全程度大大提高。
节点二:变轨
神七在飞行到第5圈时,将在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下,由椭圆轨道转变为近圆轨道。变轨能否成功,对飞船能否按计划完成各项飞行任务和准确返回预定着陆场至关重要。飞船升空后,进入的是近地点高度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50公里的椭圆轨道。实施变轨控制,就是要将飞船推入距地表约343公里的圆形轨道。
节点三:着服
从飞行的第9圈开始,航天员就要开始为出舱活动做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航天服的拆包、组装、测试、穿着。舱外航天服是世界上最精密、最复杂的“服装”,虽然航天员进行过严格的组装和穿脱训练,但在真正的太空环境中还是第一次,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节点四:泄复压
出舱前,航天员需要在轨道舱内完成空间环境和载人环境的切换。航天员在穿航天服时吸入纯氧,约半个小时后置换完血液里的氮。泄压之后,航天员穿着航天服站在舱内接近零压力的环境下,也就是相当于站在太空环境下。与出舱过程相反,航天员从太空回到飞船内,要经历一个复压过程。
节点五:出舱
根据预定计划,从第29圈开始航天员出舱活动30分钟,这是整个神七飞行任务的最大难点和亮点。在这个过程中,就连小小的返回舱舱门都是“生死之门”。将舱门打开,航天员需要完成开保险锁、开关转动手柄、拉开舱门、给舱门套上保护罩等一套规定动作。舱门若不能保证密封,则可能出现灾难性后果。
节点六:穿越“黑障”
当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最后一圈时,测控指挥部门向飞船注入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制动返回。制动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必须精确控制,点火时间相差1秒钟,就会使飞船落点位置相差9公里。
再入大气层的飞船返回舱必须穿越极为危险的“黑障”阶段。飞船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会大幅衰减,甚至中断。这一段“最难熬的时光”一直要持续到返回舱距离地球约40公里处,那时“黑障”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