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一昼夜,天上16日。在发射升空的 24小时里,神七航天员经历了16个日出日落,飞行了大约68万公里。
当中国人即将迈出太空第一步的时候,一个以中文为词根新造出的英文单词“Taikonaut”(“太空人”),也在世界各地关于“神七”的报道中频频出现。新单词是汉语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腊词“naus”(航行者)组成。西方媒体越来越多地用这个新词来称呼中国航天员。
这个诞生不久的英语单词已被收入主流英文辞典中。在牛津简明英语辞典第11版中就有“Taikonaut”,并解释为“专指中国航天员”。英文朗文辞典也收录了这一词汇。与此对应的是“Cosmonaut”,专指苏联和俄罗斯的航天员。
“‘太空人’被西方接受,并收录到主流英文辞典,反映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增强的科技影响力和国家整体实力。”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陈琳说。
如今,英语中已有很多来自汉语的外来词。比如“功夫”在英语中是“kungfu”,北京的“胡同”在英语中就是“hutong”,还有很多中国菜的菜名也是直接从普通话或广东话中借用过去的。这些“出口”的词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或历史上约定俗成的。
“Taikonaut”最先是由马来西亚华人科学家赵里昱1998年在网络科技论坛里使用的。这一年,中国组建了中国航天员大队。2003年,神舟五号把第一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地球轨道时,英文“太空人”也和杨利伟的名字一样,一举成名。
中国值得骄傲的不仅仅有古老的历史和文化,还有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陈琳教授说:“‘太空人’这一新词的出现和流行,就是这一影响力的具体体现。”
太空第一天翟志刚“没睡醒”
人间一昼夜,天上16日。在发射升空的24小时里,神七航天员经历了16个日出日落,飞行了大约68万公里。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收到的飞船舱内实时画面上,“上演”着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的太空生活。
衣 上天戴了8块表
航天医学工程总体研究室主任刘伟波向记者介绍说,神七航天员带上天的,一共有8块不同大小、不同性能的手表。3人穿工作服与穿舱内航天服时,分别戴不同的手表。出舱活动期间,出舱航天员与另一名留在轨道舱、但同样暴露在真空中的航天员,戴的又是另一种手表。
载人航天活动中的程序,往往精确到零点零几秒。低头看表,或许会是神七航天员最频繁的动作了。
食 一共吃了三顿饭
这一天里,航天员分别在25日晚上、26日上午和下午吃了3顿饭。可惜的是,进餐的过程,没有出现在画面上。
因为工作的紧张,3名航天员轮换吃饭。
费俊龙神六飞行归来后,列出了这么几样他觉得在天上味道不错的东西:虾仁、红烧牛肉、烤麸、叉烧肉。不知神七航天员返回后,又会盛赞哪几样太空“大餐”?
睡 翟志刚“没睡醒”
26日上午的画面显示,在返回舱里值守的景海鹏半躺在座椅上,安静地睡觉。他双手抱在胸前,手脚好几次有些微微的调整,眼睛却一直没有睁开。或许这只能称作“打盹”。因为飞船里真正意义上的睡觉,应该是在轨道舱完成的。
神舟飞船的睡袋固定在轨道舱的舱壁上。这种用保暖织物和羊绒絮片做成的睡袋,重量不到两公斤。航天员钻进睡袋,一拉拉链,就可以睡觉。有意思的是,在微重力条件下,睡觉不受姿势的限制,可以躺着睡、坐着睡、站着睡,甚至倒立着睡。
神七飞行中,每人每天安排了4到8小时的睡眠。不过,在飞行初期,翟志刚似乎有些睡眠不足——26日凌晨飞船变轨时,出现在返回舱里的翟志刚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
航天员首席医监医保医生李勇枝博士说,全程跟踪表明,航天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良好,各项数据指标正常。
乐 失重空间乐趣多
从飞船入轨起,航天员们就迫不及待地体验他们向往了10年之久的太空生活。
船箭一分离,翟志刚放开手中的飞行手册。刘伯明轻轻一碰,手册在空中慢慢地翻转起来。景海鹏随即放开了绑在另一本手册上的笔。
在3名航天员轮流值班的过程中,这成了一个固定的游戏。26日晚上刘伯明值班时,还把手册放在眼前阅读。手册停留了几秒钟后飘走,又被他拨回来。反反复复,乐此不疲。
飞船里有“家”的感觉
神七飞船工程师俞进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设计、研制、生产全过程,神七在人机工效学上处处体现了人与飞船的完美结合。
空间够宽敞
“能打包的物品全部打包,能缩小的设备尽量缩小。”俞进介绍,设计人员对着舱内物品一个一个想办法,从食品、服装到救生物品等大小设备,进行了一场全面的“瘦身”运动。俞进说,轨道舱内仪器较多,设计人员制作专门的“货架”,像超市摆放货品一样摆放设备。
颜色很赏心
俞进介绍,舱壁表示地面的地方用深咖啡色材料覆盖,这种颜色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土地,使航天员找到“家”的感觉。然后颜色逐渐过渡,表示天空的地方就变成了很浅的颜色。多数设备都用乳白色的阻燃材料包裹起来,更显舱内整洁。
太空里其实很吵有专用耳塞不怕
据新华社电在人们的想像当中,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应该是安详和宁静的。其实不然,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神舟七号飞船内还受到噪音的困扰。为此,3名航天员特地配备了防护耳塞。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建造了世界顶尖级的噪声实验室,监测出飞船舱内噪音谱,设计出三凸缘结构的专用防护耳塞。这种防护耳塞能与耳道自动吻合,没有压迫感,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噪音,而且不影响航天员通过通讯帽与地面进行通话。
航天巧克力将进百姓超市
记者日前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了解到,航天食品有望在近期走进百姓超市。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食品与营养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陈斌说,目前,他们已经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由航天员中心提供生产工艺、技术和质量标准,合作企业提供生产厂房、设备,已经生产出巧克力和糕点两种产品。未来将有更多的航天食品或应用了航天食品标准和工艺的食品走进超市。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