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出舱经四段闯八关 打不开门就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08:17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出舱经四段闯八关打不开门就撬
出舱经四段闯八关打不开门就撬
出舱活动

  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航天员要“经四段闯八关”完成太空行走,难度一点不比唐僧师徒取经的低。

  传说中的孙悟空轻轻一个筋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但航天员在太空中活动的每一步,却一点也不简单。航天员26日进行哪些出舱准备?出舱后又会做些什么?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告诉记者,出舱活动分为4个阶段:在轨组装、检查与训练段,出舱准备与过闸段,舱外活动段以及返回过闸段。其中最长的是第一阶段,历时14.5个小时;最危险和最难的,则是舱外活动段。在这4个阶段中,航天员要经历数百个步骤,其中有8个关节点尤为重要。

  关节点一

  穿衣

  两名航天员需要互相配合

  首次在太空中穿上重量120公斤的舱外航天服,需要数个小时。飞船发射时,舱外服是打包固定在轨道舱壁上的,因此航天员首先要启封服装,然后把各部分组合成一件完整的舱外服,再把净化器、氧瓶、电池、无线电遥测装置等可更换部件装上航天服。

  在“钻”进服装后,还要对服装进行尺寸调整、气密性检查和全性能测试,一切正常,这才算“穿好”了舱外服。在“穿衣”的过程中,两名航天员互相配合,一人操作时,另一人读操作手册并进行确认,以确保所有操作万无一失。

  舱外航天服启封共分为21个操作单元,仅“解开舱外航天服包装物”就包含了12个大步骤,每个步骤又分为10多个动作。

  关节点二

  在轨训练

  为防空间病运动量尽量小

  穿上舱外服后,航天员进行移动和各种模拟操作,以体验失重状态下移动和操作的特点——毕竟,地面上用于失重训练的水槽,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失重状态。同时,航天员还要找好开舱门的位置和手脚的着力点。

  在大约100分钟的在轨训练中,航天员要把整个在轨准备和舱外活动预演一遍,以进一步熟悉出舱程序,但运动量不能太大,以防患上空间运动病。这些工作结束后,2名航天员将进行几个小时的休息。

  关节点三

  搬家

  物品从轨道舱转到返回舱

  神舟七号的轨道舱既是航天员的生活舱,又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过渡”地带即气闸舱。因此,在进入第二阶段——出舱准备与过闸段后,航天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轨道舱里不能耐受低压的物品转移到返回舱。这些物品包括食品、供水器、饮水嘴、尿液储箱管路、手持摄像机、医学检查用的血乳酸仪,等等。

  当然,在“搬家”完成后,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门必须关上,否则,返回舱也成了真空、低压的“太空舱”了。

  关节点四

  泄压

  促使轨道舱逐步接近真空

  航天员再次穿上舱外服后,需要检查服装和舱对接系统的状态及气密性。在舱外服加压的过程中,轨道舱慢慢泄压。轨道舱气压泄至3千帕时,舱外服与飞船的气液组合连接器断开,服装转入完全自主供氧和冷却。此时,舱外服里的压力是40千帕——这是人体能够承受而又保证灵活性与气密性的压力值,轨道舱则逐步接近真空。

  关节点五

  开门

  打不开时还必须用工具撬

  要开启飞船通往太空的轨道舱门需要10多个钟头,首先是解锁,然后拉着舱门的手柄把门开到60度。等到舱内外压力平衡,才能把舱门完全打开。碰上打不开的情况,还要用一个类似撬杠的工具把门“撬”开。出舱前,航天员还要给舱门罩上一个保护罩,以防止在出舱过程中发生剐蹭。最为困难的是,航天员始终需要用一只手固定身体,上述动作都是单手来进行的。

  关节点六

  出舱取样品

  探出头后朝摄影头打招呼

  头先脚后,是航天员出舱的“标准动作”。

  按照计划,出舱航天员半个身子探出去后,首先要对着推进舱上的摄影头“打招呼”,然后取下放置在轨道舱外壁上的固体润滑材料,递给舱里的航天员。固体润滑材料是在飞船发射前安装在飞船舱壁上的,至航天员出舱取回时,材料预计共在外太空暴露40个小时以上。国外经验表明,暴露40小时以上即可获得试验效果。

  关节点七

  太空行走

  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安全绳

  实验材料递入舱内后,出舱航天员将沿着轨道舱壁行走。他身上有两条安

  全系绳与母船相连,每一步操作之前,都要先在舱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变位置——对于太空行走,挂钩严格的交替换位,是一条最最重要的“军规”。在失重的环境中,身体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发力点。因此,航天员只能在安全系绳挂钩的帮助下,通过手在飞船舱壁把手上位置的改变来实现身体的移动。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太空漫步,不如说是“太空漫移”。

  关节点八

  返回

  3名航天员拥抱庆祝胜利

  与出舱相反,航天员在进入轨道舱时,采用脚先头后的姿势。接下来,又是一系列与出舱相反的程序:关舱门,轨道舱复压。直到轨道舱内压力恢复后,航天员才能慢慢脱下舱外服。等到轨道舱与返回舱压力确认为一致后,两舱之间的门被打开,出舱活动全部结束。届时,神舟七号的3名航天员,一定会拥抱在一起庆祝胜利。

  神七

  权威答疑

  太空行走最怕航天服泄漏

  航天员太空行走,如何保证出舱航天员的安全?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说,最重要的安全装备是舱外航天服。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飞船能实现的大多数功能,都集中在了小小的舱外航天服里。可以说,舱外航天服就是一个穿在身上的小型飞船。针对太空行走中最大的危险——航天服泄漏,陈善广说,舱外航天服所有的设计都是双备份,甚至达到三重备份。

  神七

  专家点睛

  杨利伟:出舱最考验航天员心理

  “一打开舱门,面对茫茫太空,心理上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冲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26日告诉记者,在神七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准备的过程中,他最关心航天员的心理状况。

  杨利伟说,在航天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情况下,制约任务成败的因素更多地来自心理而不是操作上。尤其是在出舱活动这样对航天员自主性要求更高的任务中,航天员的心理状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执行任务的能力。“比方说,一旦飞船自动控制失效时需要航天员手动操作,有的航天员几分钟就可以驾驶航天器找到地球,有的人则会越跑越远。”杨利伟说。“当你打开舱门时是什么感觉?在舱外工作几个小时累不累?”在与国外航天员几年来的交流中,这是杨利伟问得最多的问题。

  他得到的答案是,舱里舱外活动完全不一样,出舱对心理的刺激是很大的,往往第一感觉是“有点懵”。一位俄罗斯女航天员在舱外待了几个小时回舱后,累得甚至没有力气脱下航天服。

  针对出舱活动,神七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特意加了心理素质的权重。在长期观察基础上建立的心理素质档案记录和一系列标准测试,被用来考察航天员的心理素质是否满足任务要求。“我们总的要求是,航天员在处置特殊情况时必须临危不惧、不慌不忙,能够有序地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杨利伟说。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