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振宁与杜致礼一见钟情 爱国"有生应感国恩宏"(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1日08:31  中国新闻网

  这张照片1935年拍摄于清华园西院的一个四合院。因为父亲杨武之当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杨振宁在这里度过了八年的快乐时光。

  杨振宁:这里面现在住着几家人?五家?我来看过这个地方。我七十年以前就住在这儿。那个时候只有一家。

  陈晓楠: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气氛呢?在清华里面。

  杨振宁:我记得那个时候,因为清华园有一个围墙,我们都住在围墙里头。是一个学术空气很浓厚的一个环境里头。可是有时候我们几个小孩组织探险队。上哪探险去?走到外面去,走到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的圆明园,结果我们到那以后才发现,那有些乡下人在种田,那个时候圆明园里头有些田地,被些乡下人种了。我们到那个乡下人家里头去看一看的话,才了解到当时的这个贫困的状态,我记得我头一次看见的时候,在我身上起了一个震荡。

  在清华园小小天地里,杨振宁对和科学有关的东西,有着一种痴迷。

  熊秉明:我们养过的东西就是蚂蚁和蚕。

  杨振宁:我还记得我有一回做了个实验,就是逮了几个蝌蚪来,然后每一个放在一个碗里头,然后用不同份量的盐,我给它放在里头。要看盐到多少了以后呢,这个蝌蚪就长不大,其结果呢我那个盐都放得太多,所有的都死光了。

  陈晓楠:我听说您小时候有个外号叫“科学头”是吗?

  杨振宁:这是一个名词,不过最常有的外号是叫大头。因为我那时候头是比较大,脖子又比较细。

  陈晓楠:那时候您在数学或者在理科方面的天分很明显吗?就是在周围人看起来?

  杨振宁:有一本叫做《神秘的宇宙》。我看了以后非常向往。因为它那上面是用通俗的语言,讲二十世纪初年物理学的大革命,相对论、量子力学。我看了以后当然神往,所以我这个事情我们家里都记得,我想我大概是初中二年级,回来就讲给我父亲母亲,说是这个简直是非常之妙的东西,我说我将来也要搞到这里头去,要得到诺贝尔奖。

  这虽然是杨振宁童年时的一句戏言,但父亲杨武之对他在数学上表现出来的天赋早有察觉,在一张老照片的背面,杨武之曾写下“振宁似有异禀”的题字。

  陈晓楠:那时候您的父亲他在对您的教育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格呢?

  杨振宁:他很快就发现了我这个数学方面东西懂得很多。不过他做了一个我从后来看起来呢,是非常正确非常聪明的一个决策。他不因为这样子,他就让我多学数学,中学二年级念完了以后的夏天,他就找了一个清华历史系的高材生,就在我父亲的办公室里头,他就教我《孟子》。

  陈晓楠:当杨振宁在清华园里读着《孟子》的时候,院墙外面连年的战乱其实一刻也没有停过。1933年初,日军占领承德,威胁北平天津。激战的枪炮声不绝于耳,这也刺破了清华园的宁静。

  陈晓楠:您自己第一次听到枪声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杨振宁:我那时候还在小学。我住在西苑里头,有一天半夜里头,我父亲从他的卧室里头跑过来,把我叫起来,把我带到他跟我母亲的卧室里头,还有我弟弟他们。那时候弟弟是个很小的孩子,都聚在一个屋子里头。然后我听我父亲跟我母亲讲话,我才懂。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听见有人从大门口进来,到了厨房里头,当时就觉得这可能是日本兵来了。觉得进了这个四合院,那是一个小的四合院,进来了,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办法。所以就把全家人聚在一间屋子里头。我想这样子待了当时觉得是那简直是很长的时候,我想其实不过20分钟,后来我父亲跟我母亲觉得恐怕听错了。然后我父亲就去看,回来说是没有人。大门也没有被人打开。

  很快,北平沦陷。身处华北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被迫南迁,三校合并在长沙成立了临时大学。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把一家安顿到合肥老家弟弟那里,只身前往长沙任教。这个时候,杨振宁已经开始读高中二年级。然而上了不到两个月课,日本人的轰炸又来了。惶恐不安的一家人临时逃到了一艘民船上逃难。

  杨振宁:我妈妈就把他们的棉袄拿来拆开,缝一些“袁大头”在里头。然后缝一张纸在上面,说是这个小孩名字叫什么,是杨武之的孩子。你如果找着这个孩子的话,请你跟这个昆明西南联大杨武之教授接触。随时准备要散到各个地方去了。

  1937年底,南京沦陷。父亲杨武之所在的长沙临时大学,被迫迁往昆明。杨振宁一家人跟随父亲举家南迁。路上先要经过汉口到香港,然后再坐船到越南,几经辗转才到达昆明。到达昆明半年后,杨振宁就从高二直接报考了刚迁来不久的西南联合大学。在两万余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二,被西南联大化学系录取。

  杨振宁:因为我父亲觉得我不宜念数学。他觉得数学太抽象与国计民生没有关系。陈晓楠:他很希望你能学一些很具体的东西,马上能够用在国家。

  杨振宁:对,我没念过物理,可是因为要考大学的话,必须要考。物理也是一个考试的科目,所以我就借了一本《高中物理学》,自修。自修了一个月,这个月一修以后呢,我觉得这个物理比化学还要有意思,所以我录取了以后是化学系的学生。我一录取以后我立刻就去找化学系跟物理系的老师。说我想要改。

  西南联大当时云集了国内一流的学者。其中物理系就有周培源、吴大猷、张文裕等学界领军人物。杨振宁在这里的学习,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一时期,精神生活是富足的,而物质条件却极度匮乏。

  陈晓楠:后来您到了西南联大,当时在西南联大求学的过程当中,其实物质条件也是非常差的是吧?

  杨振宁:厨房他们抬一个大桶,很大。有这么大一个大木头桶里头装满了饭。抬来了以后我们很快就都学会了,第一碗饭不能盛得很满。你第一碗饭盛得很满,你吃完第一碗饭再去盛第二碗饭,就已经没有饭了。所以第一碗饭只盛半碗,盛半碗以后,第二碗再弄得很多。而且饭里头常常有小石子,还有麸皮没有弄好的。

  陈晓楠:物质的匮乏其实还不算什么,日军飞机的轰炸让西南联大的不少师生都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险恶遭遇。就是这样,杨振宁完成了大学和研究生的课业,而也正是在这里,好学的心被多名导师滋养,让杨振宁发现了物理领域的神奇与美妙。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