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代表委员换座位谈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6日14:30  金羊网-羊城晚报

  □潘洪其

  一得之言

  YIDEZHIYAN

  Y

  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座位安排做出了调整,并将形成“滚动换座”的新惯例:将代表委员分为五部分,每次全体会议有五分之一代表委员距离主席台最近,以此类推,每届人大、政协大会共有五次会议,到最后一次会议时,所有代表委员都轮流分享了一次坐在最前面的机会。

  针对此前有媒体认为代表委员换座位“体现了对代表委员平等参政议政权利的尊重”,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人赵启正解释说,“人民大会堂太大了,有些政协委员说我们坐在后面,前面看不见,似乎不够公道,就准备滚动,就是前面转到后面,后面转到前面,就是这样一个操作而已。”原来代表委员座位调整只是“这样一个操作”,而与尊重代表委员的平等参政权无关,原来媒体从尊重平等参政权角度对此“操作”进行的分析,又是一个“善意的错觉”和“美丽的误解”。

  我相信赵启正对代表委员换座位的解释是真实的、权威的,仅从“这样一个操作”上,的确看不出与所谓尊重平等参政权有关的微言大义来。

  不过,虽然代表委员换座位与尊重平等参政权无关,但并不说明尊重代表委员平等参政权的问题不重要。既然这个问题再次被人提出来,那么,不妨就代表委员换座位的由头来一个“借题发挥”,看看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尊重和保障代表委员的平等参政权。

  平等保障参政权首先需要一定程度的“抑强”。多年以来,从党政部门、人大机关、司法机关到媒体和公众,都对那些或知名度高、表现活跃,或地位显要、参政能力突出的代表委员给予了足够以至超常的关注与重视。有时,一些代表委员事实上已经享有了某种“参政特权”。“抑强”当然不是要打压、限制他们的参政权,而是要适当淡化对他们的过度追捧,要习惯于把他们当成普通的代表委员。

  相应地,平等保障参政权也意味着需要适度“扶弱”。这里的“弱”,既指一些代表委员地位不显要、表现不突出,未能充分有力地行使参政权,也指一些相对弱势的领域、界别(如农民工群体)难以具“强势”话语权的代表委员。鉴于此,一方面人大、政协机关要加强对参政能力较弱的代表委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参政议政技能,有关各方也要给这些代表委员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另一方面,在代表委员的比例安排上必须更加“照顾”相对弱势的领域、界别,使他们的声音、意愿和利益在人大政协中占有一席之地。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