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3时52分,长宁区中心医院门诊处,一名26岁的朱姓男子前来门诊预检处测量体温,结果显示38.2℃。全身防护的预检台护士,随即拿出一张调查表格。经问询得知:“患者”前不久刚从墨西哥经美国返沪,自前晚起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预检台护士填写好调查表格后,随即为“患者”戴上口罩,并由专人陪护,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上述这一幕,是昨天申城甲型H1N1流感病人处置演练的“伊始”。为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市卫生局组织安排实战处置演练,并由卫生部、市级临床医疗、公共卫生的专家进行指点,改进演练中的不足。
14时,发热门诊处。经值班医生问询病史,得悉“患者”在境外某大学担任实验人员,实验期间并未接触过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过在其寝室内,他的几名室友出现过发热、咳嗽等症状;前晚“患者”飞抵上海后,在酒店内自测体温38.1℃,并觉得发热、咳嗽、发冷。14时15分,“患者”接受血常规检验,并拍胸片。血常规报告显示,白细胞6.8×109/L,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35%,胸片显示无异常。
值班医生无法排除“患者”患上甲型H1N1流感的可能。
14时33分,值班医生致电值班主任汇报情况。值班主任诊治后认为,“患者”有甲型H1N1流感患病可能,并立即向医务处汇报;医务处上报院内领导,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
14时41分,院内专家到场会诊,认为无法排除甲型H1N1流感的患病可能。医务处立即报告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并将“患者”转至留观室进行隔离治疗;
14时56分,长宁区疾控中心专家、流行病调查专家到场。专家会诊后表示,“患者”不排除甲型H1N1流感可能;流行病调查专家采集双份标本,分别送往市、区疾控中心检测;
15时30分,长宁区疾控中心检测报告显示:“患者”甲型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但H1和H3核酸检测呈阴性。长宁区疾控中心随即向长宁区卫生局报告,再由长宁区卫生局向市卫生局报告,市卫生局立即请市级专家开展会诊及流行病调查;
15时40分,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出炉”,“患者”荧光定量RT-PCR呈阳性,市疾控中心立即报告市卫生局,并通知市疾控中心派员前往长宁区中心医院参加处置;
15时45分,市级专家会诊意见,认为“患者”为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市疾控中心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6时10分,长宁区中心医院向长宁区卫生局汇报疑似病例需专用救护车转运,同时填写“疑似病例”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直报;市卫生局接区卫生局汇报后,即通知市医疗救护中心,用负压救护车转运“患者”;
16时15分,长宁区疾控中心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报告审核,发现不明原因疾病病例,并向长宁区中心医院核实;
16时20分,120救护车将“患者”转送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
16时30分,现场演练结束。全过程所有与“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都已实行严密防护。
实时观看演练过程的“直播”后,卫生部专家对全过程表示充分肯定。记者获悉,此次演练的录像将作为资料,分发至本市各医疗机构,以此规范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分诊、诊疗、会诊、上报乃至转移的整个流程,确保申城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网络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