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会议进入第5天 中国呼吁继续对话
新闻背景
“基础四国”
因气候出名
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全球媒体开始关注一个新名词、新集团——“基础四国”,这也是继“金砖四国”以来又一个有趣的称谓。所谓“基础四国”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国的英文首字母可组合为英文单词“基础”(BASIC)。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砖四国”(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组成BRICs)一度成为关注焦点。在几次G20金融峰会上,“金砖四国”多次举行四国财长会议,协调立场、表达诉求、对抗欧美,从欧美发达国家那里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自2009年以来,面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议题,中国、印度、巴西与南非四个重要的新兴经济体走到了一起,首度携手“崭新亮相”。2009年11月26日~27日,在哥本哈根大会开幕前夕,四国齐聚北京,“基础四国”首度正式亮相。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基础四国”部长曾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单轨”与“双轨”等原则重申立场,并曾联合向大会发难,迫使节外生枝的“丹麦文本”撤出正常的谈判程序;在坎昆大会之前,四国又进行私下磋商。可以说,在气候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联合反击”。
(毛玉西)
截至12月4日,坎昆气候大会进入第5天。看似这几天的磋商平淡单调,实则谈判各方也在“暗流涌动”,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强硬言论,再次为大会能否取得有效成果埋下了阴影。与此同时,由巴西、南非、印度与中国构成的“基础四国”依然采取“抱团取暖”的姿态。巴西气候变化谈判大使塞吉奥·塞拉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新兴经济体“基础四国”已经扮演了建设性角色推动对话前进。
文/本报特派坎昆记者 毛玉西、薛松
现状
“四国集团”对话
扮演着建设性角色
12月1日,巴西气候变化谈判大使塞吉奥·塞拉在坎昆“月亮宫”现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提到,由巴西、南非、印度与中国构成的“基础四国”在气候议题上的磋商非常必要,新兴经济体“基础四国”已经扮演了建设性的角色,以推动坎昆对话的前进。
他说:“‘基础四国’是四个有共同点的国家,当然也有不同之处,四国都是大型的经济体。但我们是非结盟性的组合,我们还同属于‘77国集团+中国’。这是我们四国讨论、交换信息与观点的正式平台,四国相互协助,协调立场——当然,我们并不刻意去达成共同的立场。但我们在气候议题上扮演了建设性的角色,以推动对话前进。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去年哥本哈根大会一样,《哥本哈根协定》的实现多亏‘基础四国’的努力与合作。”
对于“基础四国”的形成,塞吉奥·塞拉提到说:“从2007年的巴厘岛气候大会(COP13)开始,四国之间就开始了就气候议题的磋商。”在这次坎昆气候大会前,“基础四国”曾召开了第五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就坎昆会议的形势进行了磋商,并支持在坎昆气候大会上达成建立新的气候基金,兑现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的短期承诺。
参加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2日表示,各方谈判代表应加强对话和磋商,以确保坎昆大会最终取得一个平衡的结果。
作用
“基础四国”磋商
符合中国国际定位
目前,“基础四国”已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磋商和协调机制,在一系列核心问题上持相同或近似立场。在坎昆气候大会“月亮宫”现场,中国政府气候谈判负责人也表示,气候谈判利益纷杂,中国需要周旋于各派之中,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种分歧。
对于四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国在气候议题的磋商非常重要。他表示,对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诸如气候变化立场上的战略定位,目前有两种声音:1.两大阵营的地位。也就是说,中国应该始终坚持站在发展中国家阵营;2.中美国的定位。也就是说,中国与美国需要紧密联合,共同推动气候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他认为,在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处境很为难,实际上就是在“两大定位”上左右摇摆所导致的,说明中国所面临的处境非常复杂,各种利益的角逐都牵扯到中国表态。
强世功教授表示,从总体上看,发展国家的定位更符合中国,维护这个基点很重要,这是谈判中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的中坚力量。2009年12月23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专家拉津德·帕乔里也曾高度评价“基础四国”,认为“基础四国”成为哥本哈根会议上一股重要的力量,可能会引领未来的气候谈判道路。帕乔里称:“毫无疑问,在坎昆会议结束之前,任何协议都需要考虑‘基础四国’的力量。”
未来
聚焦单一议题有效
不排除有新的定位
自2009年以来形成的“基础四国”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背景之下。对于记者提及的“基础四国”是否会逐步拓展到其他议题、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时,塞吉奥·塞拉表示:“有可能。‘基础四国’作为一个非正式组合在气候变化谈判的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基础四国’应该有他们另一个角色。当然,拓展到其他领域现在还没出现。”
中国学者强世功也提到,“基础四国”未来走向值得关注,不排除四国从气候议题扩展到经贸、金融乃至其他方面基于市场机制的合作领域。单从气候议题上看,作为“对抗”来自发达国家的各种压力,四国的协调一致对中国很有益处。
但以观察员身份参与坎昆气候大会的北京大学张海滨教授认为,“基础四国”聚焦单纯气候议题,显然更有效,因为中国在其他领域也已有相对成型的对话方式,比如“金砖四国”、G20等等。从长期来看,他对四国是否会一如既往地保持合作表示怀疑,一旦气候议题关注的程度降低,四国可能会出现分化。
坎昆气候变化大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