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49年来,驻平凉的武警8674部队一连(下文简称一连)的官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有一种信念和传统,从未随着岁月的变迁、人员的更迭而变化,相反,却变得更为坚定,那就是“学雷锋”。
49年如一日,一连官兵们用热血和毅力,坚定不移地学雷锋做好事,他们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雷锋传人”。
雷锋式的好战士
“近了,近了。”1月17日,退伍老兵王学生乘坐的客车越来越靠近平凉——这块他曾经生活和奋斗过13年的部队驻地。“自从退伍后,我再没回来看过。”这一次,他作为连队学雷锋的代表人物之一,应邀回来宣讲雷锋精神。王学生说,当时他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离开部队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忘记雷锋精神,更没忘记学雷锋,学习雷锋精神的行为从未止步。”
1960年8月,王学生出生在宁夏灵武县郝家桥乡吴家湖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小学三年级时,王学生从老师手中借来一本《雷锋故事》,第一次在日记本上,歪歪斜斜地写下:“我要像雷锋那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一点好事。”
1979年,王学生应征入伍,成为该部队一连的战士。入伍后,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他坚持照顾本村一名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在部队期间,为了给这位80多岁的老奶奶修缮房屋,他利用探亲假的机会回到老家,主动拿钱购买砖瓦等建材。眼看着马上就要入冬,探亲假的时间也有限,他带着已有孕在身的妻子加班加点地干活,最终,孤寡老人在入冬前住进了新房,而他的妻子却因过度劳累而流产……
在部队期间,“学雷锋”成了王学生时刻牢记的使命之一。1985年6月,他被所在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还先后当选宁夏“学雷锋标兵”、银川市“十佳青年”,荣立三等功。1992年,被誉为“雷锋式的战士”,团中央授予“祖国边陲优秀儿女”荣誉称号。
王学生转业回到地方,继续坚持学雷锋做好事。“改革开放后,周围的人有的盖起了新房,有的买了小轿车,而我家没有太大的变化。妻子也悄然离家出走。”转业后,王学生遭遇了下岗等一连串变故,但这始终没有改变他学雷锋的精神追求。
近40年来,王学生的心从未离开过最初教导他学雷锋的一连。近几年,王学生一直开出租车,经他拾获返还的手机就有12部,现金近4000元。从退伍至今,他还是家乡小学的课外辅导员。
雷锋精神的传承
王学生的事迹,只是一连近半个世纪坚持学雷锋传统的一个缩影。
自1963年起,雷锋精神哺育了一连一代又一代的官兵,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雷锋传人”。
2001年12月8日,新兵马小波离开家乡奔赴军营,他的姐姐前来送他参军。在返回途中,姐姐意外遭遇车祸,重伤致残,险些失去生命。年近八旬的父亲得知这一消息后病情加重,在马小波当兵后的第八天去世。父亲临终前交待家人:“娃刚到部队,让他安心工作,不要给部队添乱。”
马小波到部队后,很快适应了部队的环境,还经常受到排长的表扬。入伍后,他每周给家里写一封信,告诉父亲自己在部队生活的情况,但在家信和电话中,关于父亲的消息越来越少。两个月后,他终于从姐姐的电话里知道了真相,悲痛万分的他悔恨交加,但他深知,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安心在部队工作,“如果自己不好好干,就对不起家人的一片苦心和父亲的嘱托。”
不久,马小波随部队到一座小岛驻训。这里条件艰苦,台风暴雨时刻“光顾”。台风来时,门窗被打烂,房屋也进水了,蔬菜送不上岛,只能啃方便面。但在马小波的心里,环境的艰苦、家庭的不幸都成了他战胜困难、恪尽职守的动力和勇气。
无数个日日夜夜,马小波时常回忆经历的革命故事:父亲1941年参加革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多年。“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正是雷锋精神的精髓所在。”入伍后,学习和继承了连队学雷锋优良传统的马小波经常这样说。
雷锋火种带回家乡
一连战士李宝学深受雷锋精神的熏陶,继承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钉子精神”,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了春天般的温暖。
入伍不久,他就加入到一连资助驻地福利院的行列。节假日,他和战友们多次深入福利院,带领战士帮助打扫卫生、维修电器、绿化庭院,给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送去生活用品、食物、儿童玩具和学习资料,先后捐款2万多元,衣服80余件,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雷锋叔叔”。
2008年12月,李宝学退伍回到家乡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毅然放弃转业安置的好工作,决定发展温棚种植。哥哥李先学极力反对,因为李宝学根本不懂温棚种植,还放弃了稳定工作。李宝学开始了艰苦的学习探索。经过两年的摸索,他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日趋成熟,蔬菜销路逐渐打开,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在部队深受雷锋精神教育的李宝学,转业后和无数个离开一连的战友一样,把“雷锋的火种”带回家乡。他考取了农业技术员资格,利用农忙时节,在自己的温棚里办起了函授学校,给大家讲授科学种植技术,希望能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周边乡镇纷纷组织群众前来参观,村民来求教问题,无论多忙,他都耐心讲解,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连夜上网查资料,或向专家求解,成为种植户的“技术顾问”。3年多来,先后培养种植能手15人,吸纳20个种植户加入种植基地。在李宝学的带领下,凉州区康宁、金羊等乡镇搭建230余座温棚,发展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管理规范、生产销售自成体系的种植基地,给当地发展设施农业和推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半个世纪坚持学雷锋
武警8674部队一连创建于1947年9月,先后参加过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半个世纪以来,一连把学雷锋作为官兵的“必修课”。在一连,除了王学生,“以情带兵优秀指导员”葛忠明、共青团十四大代表张军、“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谢二亮、“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周均等一大批学习雷锋的代表人物,至今仍是官兵们口口传诵的学习榜样。
多年来,一连8次移防4次改变隶属关系,但雷锋精神一直是他们建连育人的“传家宝”,该连及所属部队也因此赢得了军地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1979年,一连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队”荣誉称号,同年被兰州军区命名为“‘硬骨头六连’式连队”,1980年被兰州军区表彰为 “‘学雷锋树新风’先进单位”,2003年被武警总部表彰为“学雷锋标兵集体”,被广州市委、团委等6个单位联合表彰为“‘雷锋号’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2011年12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一连所属部队记一等功。
文/本报记者 鲁明 图/本报记者 党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