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4日电 (赵颖)长篇小说《耶路撒冷》是“70后”作家徐则臣酝酿六年的力作。在14日的作品研讨会上,评论家将其誉为“70后”作家最具雄心的新作。
《耶路撒冷》今年3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后,引起了文坛和社会的热烈反响,并荣获2014老舍文学奖等多个重要文学奖项。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为了筹集求学耶路撒冷的费用,回运河边的老家卖掉祖宅,而后接连与几位儿时伙伴相遇,他们各自的人生境遇、理想追求和对往昔生活的回顾。故事横跨七十年,在浩繁复杂的背景下聚焦于这个年代的中国年轻人,旨在通过对他们父辈以及自我切身经验的忠实描述,探寻成长细节的脉络,并为读者呈现“70后”一代人复杂的精神世界和完整立体的社会。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表示,徐则臣的写作让他既吃惊又满意,为了展现其中的多重矛盾和冲突,他写到了国际与国内、城市与乡村、外省与首都、文化界与商界等多个方面。梁鸿鹰还称赞了“70后”作家旺盛的生命能量,“徐则臣这个视角的写作是非常突出的,甚至超越了‘60后’作家。”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则进而指出这个视角不是“70后”独有的,真正好的作家无所谓时代。他说:“徐则臣展现的虽是以‘70后’为中心的形象,但写的却是整个时代。《耶路撒冷》可以说是‘70后’作家中迄今最具雄心的长篇作品,徐则臣力图大规模地、全景式地梳理和表达一代人的经验,他们的写作,是经验的和体验的疼痛,而不是观念的疼痛。”
一直以来,“70后”作家是一个“不事喧哗的群体”,他们悬挂在“60后”代表的传统文学权力和“80后”代表的商业利益之间,尴尬无比。但是近年来的“突围”,让这一群体走入公众视野,并了解到他们的作品笔力多于厚重、思想颇为沉郁。
谈及创作体会,徐则臣在现场坦言了在创作时候的真切感受,“我认为我的写作是一种失败之举,包括《耶路撒冷》。在创作的六年中,我免不了绝望,但是好在案头的书给我补充胆量,我不知道曹雪芹、托尔斯泰等这些大家在写作时,是否一直深陷失败的漩涡。但我一直深感自己失败的中心,而且徒手来到了失败的中心,我坚持下来是因为正视了失败,并与之搏斗。”
据悉,《耶路撒冷》外文版权代理已经由英国的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取得。该公司曾成功代理过余华、毕飞宇等中国著名作家的外文版权。截至目前,法国优秀的文学出版社EditionsPhilippeRey则已确定将要购买本书的法语版权。(完)
(原标题:评论家:《耶路撒冷》是70后作家最具雄心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