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记者林世宁、实习生赖晓雯、通讯员刘红艳报道:高考外语分值要降低?在部分省市此前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出类似细则。许多人会认为,学多一门语言会占用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然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者的研究表明,学外语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对母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外语能否学好,确有“天赋”因素
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讲座教授”李平教授及“云山青年学者”杨静博士在国际语言类核心期刊《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神经语言科学》)上发表的题为“Neural changes underlying successful second language word learning: an fMRI study(第二语言词汇学习成功者的脑活动变化:一项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的论文引起了全球语言学界的关注,他们的研究表明,学习第二语言可以激活大脑中的更多功能区,并增加功能区间的神经连接,从而提高人的认知能力,能使人变得更聪明。
李平教授介绍说,人从事不同活动时,大脑的不同功能区会被激活,研究团队利用核磁共振对试验志愿者的大脑结构进行扫描,以血液流量的变化来判断大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研究中,23名美国大学生在6周的时间里连续学习48个带有声调的汉语词汇。与16名未参与学习的同龄大学生相比,研究者发现,学习者训练后的大脑功能活动发生了变化:在进行声调判断的任务中,由于词汇知识的自动激活,其大脑的语言区有更为强烈的激活。
什么样的人才能学好外语?研究者发现,志愿者团队中学习成绩好的个体,其与外语学习有关的脑区之间的联结更为紧密,整个脑功能网络的前后重要脑区沟通途径更多、连接更强。“这一发现证明了学习外语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天赋’因素。”李平教授指出,如果大脑结构的差异可以算作天赋的话,或许研究成果成熟了,就可以利用科学手段来判断怎样的人更适合学习外语,或从事翻译工作。
学外语能变聪明,有科学依据
李平教授介绍说,学习第二语言时,大脑会自然地对第一语言进行抑制,这需要激活更多的大脑功能区,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专注力以及不同事物间变换的能力。研究者发现,通过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大脑更多功能区被激活,而且与这些功能区相关的记忆力测试、反应力测试中,学习者的测试成绩会有所提高。
“学习第二门语言不是负担,通过一定科学的方法,两种语言的学习会相互促进。”杨静副教授补充道,在目前的英语学习中,如果学习目标可以转变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非传统的死记硬背,那么学外语将会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所促进,而非负担。杨静还特别表示,或许科学手段可以从大脑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学习外语,但如果他没有学习的意愿,那也是学不好的,而兴趣和压力往往是最好的动力。编辑:林晓彦
(原标题:广外学者新研究显示:学外语,能让人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