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何裕华
3月的香港,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气息,飘散向中国内地、亚洲地区以致全世界。15日至17日,第三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多家艺廊齐集香江,展出旗下的精彩作品。同时,由于巴塞尔选择驻扎在香港这一中西荟萃之地,让该展览引来全球资深收藏家云集;而在公众开放日里,其更成为一场全民艺术狂欢。香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本地及外来的艺博会机构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已然跃升为亚洲最重要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也是中国内地艺术品走向世界的窗口与渠道。近日,笔者随广州文艺团体赴港,在巴塞尔中感受香港文化艺术之魅力。
无可比拟的亚洲艺术盛事
据了解,本届香港巴塞尔的主要展区“画廊荟萃”云集了177间现代及当代画廊,展出世界一流的油画、雕塑、绘画、装置艺术、摄影、录像及限量印刷作品。“亚洲视野”为34间在亚洲及亚太地区拥有展览空间的画廊提供了平台,展出不同类型的策展项目,包括个展、独有的历史材料及主题式群展。
笔者在现场看到,主办方特别安排亚洲视野展区坐落在展场两层的心脏地带,让公众能深入纵观区内艺术的不同面貌。而“艺聚空间”展区的设计则专门为大型雕塑装置而设,展出20件大型装置艺术品。
巴塞尔艺术展全球总监Marc Spiegler透露,今年很多重要藏家来自西方和中亚,且是第一次来到香港巴塞尔。据悉,今年除了有20家欧美画廊首次参展,也有越来越多区域外的藏家被吸引过来。“以往参与香港展会的藏家以亚洲藏家为主,而随着香港巴塞尔影响力的提升,开始有更多欧美藏家被吸引过来,因为他们能在这里感受一个新的市场中心的建立和变化。”一家参展画廊的负责人表示。
广东公正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练向笔者表示,与内地艺博会相比,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具有无可比拟的魅力。“全球顶尖艺廊都齐集在香港,这就是巴塞尔的号召力,这在内地目前是不可能做到的。这跟香港的国际港口地理位置与国际形象相关,也跟香港政府对展会的扶持有关。通过巴塞尔的国际视野,亚洲艺术的大规模崛起有了向世界展示的渠道,这两三年间,该展会已逐渐成为西方收藏家、策展人发掘艺术界新星的好地方。”
“去年我们也有来香港参展巴塞尔,这是亚洲艺术盛事,作为艺廊,我们希望籍着展会增加曝光度和辨识度。”来自台湾的Chi-Wen Gallery负责人黄其玟向笔者介绍了其艺廊的系列艺术视像作品,并表示展会期间不少美术馆、博物馆和策展人前来洽谈邀展事宜。
毋庸置疑,国际化的策略活跃了香港当代艺术界。“从前,香港艺术家展示的机会很少,这里也没有太多国际知名人士。而现在,很多海外策展人、博物馆馆长会在巴塞尔艺术展期间到访香港并持续关注香港艺术界。”一位杨姓策展人表示。
从Art HK到Art Basel的蜕变
据笔者了解,虽然香港巴塞尔展会历史不长,但该品牌能驻扎香港,让香港成为全球三大巴塞尔艺术展场之一(其余两地是瑞士巴塞尔和美国迈阿密),这跟香港多年来的文化艺术积累不无关系。
上世纪70年代,香港成了亚洲四小龙,同时香港艺术发展从传统步向国际。据香港最早一批经营艺术品买卖生意的业内人士忆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内地的艺术品流进香港艺术品市场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蠕动,由于近代中国的战乱,香港更成了岭南画派的避秦之地,1990年市场更热闹起来。当时虽然已有拍卖会和展览,但市场还未成熟。
1978年前后,International Asian AntiquesFair(亚洲国际古董艺博会)在香港中环的富丽华酒店举行,该艺博会展品以古董为主。1991年,来自美国的一对夫妇David&LeeAnnLester曾在香港举行了名为ArtAsia的艺博会,他们把分别来自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澳洲的画廊带进香港。在昔日的艺博会场刊中可见,当时ArtAsia强调把家具、珠宝等古董由西方带到东方。在1994年的展览场刊中,特别强调了美国《财富》杂志把香港定位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地方开展业务,体现了东南亚的生机和活力”。
无可厚非的是,香港在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扮演重要地位,当年参展的画廊有香港的Artpreciation、香港美专、CityGallery、季丰轩;法国的Galerie Claude Bernard;约纽的Eleanor Ettinger Gallery、Galleries88;日本的Galerie TamenagaTokyo等几十家。
因香港消费群集中,但成熟度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香港当代艺术便静悄悄地凝聚了一班主要是本地,包括外国的收藏家。与此同时,亚洲艺博会十年有成,这十年间亚洲城市型当代艺术博览会数量呈倍增长。这门产业在亚洲迅速发展,从最早的“台北艺博会”,然后是首尔的“KIAF”、北京的“CIGE”、“艺术北京”,上海的“上海当代”、香港的“香港艺博会”(Art HK)、新加坡的“Art Stage Singapore”。
在众多艺博会中,“香港艺博会(ArtHK)”脱颖而出,其所提倡的“国际化当中不忘本地化”的策略吸引市场关注,而且出现时间尚短,能保持新鲜感,做到名利双收,随后,香港的Art HK被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收购,更是鲤跃龙门。
“亚洲的艺术生态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新上任的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亚洲地区的艺博会数量在不断增加,而这些艺博会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有待观察。“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国际艺术团体内部的交汇点,将东西方的画廊主、艺术家和收藏家汇聚到一起。我们希望香港巴塞尔不仅能够在亚洲与其他地区间建立桥梁,更成为亚洲内部的纽带。”
短评:
香港巴塞尔的中国元素在增加
据笔者在展会观察,虽然在这个国际艺术平台中,香港本土艺廊占比仍在少数,但中国元素较往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而言是不断增加。
Marc Spiegler受访时表示,在本届香港巴塞尔展会中,他看到了更多来自于北京、上海以外的藏家,比如成都、广州、重庆等地。“我们看到的最显著一点是越来越多的新藏家,和越来越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收藏偏好。在过去,一些人可能在三年内只收藏某一地区的绘画,而现在人们可能会在三年内收藏来自全球的绘画、雕塑、装置和影像。”
作为广州新兴的艺术机构,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几乎全员出动赴港观展。该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演钦表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展示了一个高端艺术平台,在其中,不仅观看到国际顶级画廊的藏品,还能接触到当下最新的艺术观念。“这次观展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中国元素多了不少,比如据我们观察,就有不少中国水墨作品,其中有两三个画廊更是专门推广国画的。这体现了巴塞尔对亚洲和中国市场的重视。”
除了艺术品类的中国元素在增加,中国内地藏家的现身也成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焦点。张演钦认为,当下,艺术受商业的影响很大,中国商业巨头在国际艺术市场的现身以及对艺术品的关注与收藏,也影响着国际艺术市场的风向。“我们看到,马云、王中军等都来了观展,他们收藏艺术品的方向,或能影响西方资本家、藏家的收藏趣味。无论如何,增进了解,互相影响,或能推动中国艺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香港有东西方互相深度交融的历史背景,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而艺术品优惠税收政策等更成就了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相关举办的国际性文化艺术活动品牌效应明显,这在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无法比拟的。”张演钦如是说。
何裕华
(原标题:3月香港)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