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可能忽略的中国用人动向

2015年04月09日09:24  新闻专栏  作者:海外网评  

  党报,一向是观察中国政治走向的一个风向标。虽然很多人不爱读,但是在岛叔眼里,今天的党报很有意思。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不寻常”;不寻常的地方,在于报道人物身份的不寻常,也在于其中透露出的内容不寻常——可以看作是新形势下中共用人思路的一个体现。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今天《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巨大的篇幅,是一篇题为《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报道;与此配合,《人民日报》最拿手的评论,则配上了《闻鼙鼓而思良将》;头版的篇幅不够,于是又在四版要闻版刊发了整版报道《人生一粒种 漫山木麻黄——谷文昌的生前事身后名》。

  以岛叔行走江湖多年的毒辣眼光,也没见过几次党报以1+1并配“本报评论员”文章地给一个县委书记以这样的待遇。尤其是头版头条的那篇报道,署名第一位的是“本报记者杨振武”——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嗯,这是人民日报社的社长。

  哦其实也有过……嗯,那个人可能是焦裕禄。

  谷文昌与焦裕禄

  今天这篇报道的谷文昌,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不过也算是某种交集吧——第一,他是河南林县人,对就是开凿红旗渠的那个地方;第二,焦裕禄特别为习近平所推崇,而谷文昌长期工作的地方,也恰好是在福建;第三,谷和焦做的事儿也类似,都是长期致力于改变当地的自然环境。焦是与风沙旱涝盐碱地斗争,谷则是长期在恶劣环境的海岛上种植木麻黄。

  而他们的最大共同点,则是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生前身后都赢得了无限的尊重与敬佩、感怀与思念。焦裕禄自不必说,习近平历次讲话、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联系点的选择、甚至于为他创作的诗文,都心心念念;谷文昌,其实无论是在福建工作时,还是在上次跟县委书记们座谈时,习近平都提到了这位生前籍籍无名、身后被当地居民年年祭拜的老书记。

  尤其是习近平在那次座谈上提到的“四有标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按这个标准看,谷文昌是绝对的楷模。

  主官

  县委书记其实是很难当的一个职位。内政所需要的所有职能,都得挑起来。所以有种说法是,县委书记当好了,省委书记也能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无论是改革还是拆迁,是环保还是计生,是经济发展还是反腐倡廉,所有的政策,最后都要落到最基层的治理细胞上。所以习近平上台之后,不厌其烦地谈县委书记的重要性,说郡县治而天下安,甚至还专门到中央党校跟县委书记座谈。

  而谷文昌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之所以能被习近平记挂这么久,就是因为在这个岗位上做得好——一,他十年如一日地搞种树,给百姓做实事;二,他的作风没得挑剔,去世之后就连家里的电话、骑过的自行车都要交还给公家,不愿意占公家一点儿便宜;三,他真正践行的是不求轰轰烈烈的政绩,而是踏踏实实的长久利益,和习近平“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完全贴合。

  这让人想2005年习近平《之江新语》的一篇文章:“河南林县的红旗渠,是几代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标准

  对于选拔干部,习近平其实心中是有标准的。

  2013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提出选拔干部的“20字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而在9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也曾用28个字概括“从政体会”:激浊扬清、敬业乐业、乐在人和、力戒浮躁、贵耳重目、求知善读、戒奢节俭。

  再往前推,25年前,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曾在一篇《从政杂谈》中表达了对干部培养的重视。他把“急于求成、自以为是、朝令夕改、眼高手低”视为“四忌”,教导青年干部应当扬长避短。

  他还多次谈到,干部“要‘干事’,更要‘干净’”,“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去年两会上,他又对干部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而最新的“心中有党、有民、有责、有戒”,则可以看作是一个思路一以贯之的最新标准。

  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文/公子无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干部 用人 动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