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08年,美国遇到金融危机,这是一个重要的所谓“美消中涨”趋势开始产生的时间节点。虽然最近几年美国经济也在复苏,中国经济遇到很大的问题,美国制造业在回流等等,但趋势一旦形成就无可阻挡。也许以后从历史上回头看,2008年就是“美消中涨”趋势的展开。
2015年到现在大半年已经过去了,我认为最近半年乃至最近一年,我们国际经济政治、战略安全上的趋势让我产生很多的忧虑。
第一,2008年到现在六七年时间过去,中国崛起的势头越来越猛。尤其十八大以后,新一代领导人提出很多概念,包括“一带一路”,我认为都非常好,给世界很大的震撼。中国崛起,中国主导的势头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上午龙部长提出全球化的弱化或者虚化,双边或多边规则的改变,TPP、TTIP中国也在搞等等。全球化的弱化,人民币也要国际化,导致其实有一种趋势产生,就是中美越来越脱钩了,过去我们是越来越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十指紧扣,当十指紧扣,你把别人五个手指斩掉,自己五个手指再斩掉,当十指紧扣慢慢开始脱的时候,你就觉得斩掉别人五个手指是很容易的,而且我也不需要对方了,我在经济上也不需要对方了,其他方面也都不需要对方了。
第二,贸易规则的变化。美国最近半年,最多一年时间,它的战略底线用我的话说“越来越被触及了”。刚刚结束的SED(中美战略对话),“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在美国国防部文件中被拿掉了。换句话说,美国已经不再提中美新型军事关系了。这本来是中美之间非常重要的关系,因为美国人评估你又要搞东海防空识别区又要在南海扩岛建礁,现在又提出“一带一路”、亚洲价值观,我对你不耐烦了,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再继续玩这个游戏,两军已经没有新型军事关系。
SED之后9月份,国家主席要去访问美国。2013年6月份,加州庄园会确定新型大国关系,美国是咬牙切齿接受,本来他不愿意接受。最近美国国内精英阶层的舆论认为要重新评估,或者至少不太愿意再谈,本来他们就是咬牙切齿接受了什么叫“新型大国关系”。
军事解决问题的方案好像在上升。新型大国关系其实就是解决不冲突,不对抗,最后不爆发战争,避免世界上所有崛起大国和新兴大国的悲剧发生。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虽然这可能刚刚开始,也许再过五年十年我们会发现,往回一看会看得很明显,军事解决方案在上升。很多原来似乎通过“十指紧扣“、全球化、利益共同体;很多原来希望通过外交、政治上提出一种大的概念,包括2006年佐立克的“利益攸关方”,2009年、2010年詹姆斯·斯坦伯格提出的“战略再保障”,习近平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现在都或多或少就像全球化一样也被虚化了。军事解决方案在上升。
我觉得中国和世界在脱钩。虽然在座企业家没感觉到,但其实在战略许多问题上脱钩的趋势在慢慢显现出来。2008年我们称之为“美消中涨”,2015年这种底线被触及。也许再过五年或十年会看得更加清楚。我为什么强调再过十年呢?因为再过十年,如果中国内部转型做得好的话,中国的发展一定会更快,但从2005年看到现在,2005年我们有没有觉得军事解决方案、军事冲突、战争是一种选项?大家都觉得连中日方面我们都只是在抗议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问题。中日之间都不可能产生军事冲突,更不用说中美。中美直接大战是不可能的,但会担忧很多代理人战争,诸如菲律宾、越南、日本,以至于中美之间会卷入一场谁也不愿意进入的、或大或小的军事冲突。再往前看2035年、2050年会怎么样。
1979年,1992年,2001年、2011年乃至到2008年我们都比较希望和世界接轨,现在我们依然和世界接轨,但2008年随着“美消中涨”的趋势产生,如果这个趋势是存在的,2015年双方底线被触及,双方“战略不耐烦”开始产生的话,我们自己的心态会怎么样。早上吴大使也提到了,现在民间似乎开始产生了封闭的心态。有一个很好的医生朋友,有一次我带我妈去看病,他说“哎呀,你天天在电视里跟我们讲国际政治,现在好像打一仗也不怕嘛。大不了我们再封闭起来再自己干。”,像医生这样的专业人士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虽然是种个别情绪,但不无代表性。
到底我们和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里面涉及到价值观,各位从亚洲价值观、执政党价值观谈到战略取态,我们和别人到底如何相处?如果中国梦要实现我们到底怎么实现,我们的梦和别人的梦是不是相冲突。这也包括怎么去吸收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也包括怎么面对海归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
中国现代化实际上有四代海归:清末第一代海归,民国时代的海还,50年代到东欧、苏联学习的海归,到最近30年改革开放的海归。哪一代的海归贡献最大,很显然是我们这一代人。但我们对国家文明进程的推动,这个文明进程一定是硬实力之外的其他软实力,我们和世界的接轨中,海归应该成为桥梁。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德国刚统一的时候世界很茫然,尤其是欧洲。当时法国总统密特朗开玩笑说了一句话,“我是如此喜欢得德国,以至于更希望看到有两个德国。”所以当时的欧洲有一句话形容德国统一之后的欧洲和德国的关系,“欧洲的德国还是德国的欧洲”,如果是德国的欧洲,那完了,就回到1937年。当时欧洲人非常担心。后来发现,今天德国统一正好1/4世纪了,我们发现是欧洲的德国,而不是德国的欧洲。欧洲直接对德国很放心,一个统一的大德国完全没问题。
其实中国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说亚洲共同体,中国和亚洲的关系到底是中国的亚洲还是亚洲的中国?如果是中国的亚洲,我们潜意识当中认为,这个潜意识从决策者到精英到民间都有这样的认为,那会折射在我们一系列的政策上,一系列其他的行为方式上,包括语言体系上。
如果是亚洲的中国,显然我们根本不用谈亚洲价值观,根本不用谈中国价值观,中国就是亚洲的一部分。同样,如果我们把亚洲这两个词替代成世界,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到底是崛起以后,崛起以前36年前没有关系,我们虚心学习,哪怕世界不好的我们都学来。现在不是了,现在我们是有选择的,不但不太谦虚还要主导。
所以,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到底是中国的世界还是世界的中国,这个问题听上去很虚,但是中国早晚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比讨论中国价值观,亚洲价值观更加直观一点,如果这个问题大家想明白了,亚洲价值观是水到渠成的问题,至少在迈向亚洲共同体的路上会减少很多阻力。
我们和东南亚的关系也会相对缓和一些,和日本的关系不会很缓和,但是会相对舒缓一点。明年2016年我是蛮担心的,如果洪秀柱赢不了,民进党上台的话,台海趋势会起风波。上面还有东海,中间有台海,下面还有南海,三海联动对中国不叫“负背受敌”也叫“三面出击”、“四面出击”。这是过去没有的情况,海洋东海、南海、台海四面出击的情况。这可能是媒体人忧思多了一点。但我觉得,我们不说它也不会跑掉,问题不说它反而会累积。
(本文摘自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举办的“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
编辑:SN108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