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南京国际美展刚刚落下帷幕,受到了众多南京市民的热捧。其中,画家吴厚信的巨幅油画《中国记忆与中国梦》也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走进展览大厅,高1.5米,长达22米的《中国记忆与中国梦》巨幅油画非常有气势,无论是老者或年轻人都长久地踞足于画前,无不感到惊叹震撼,记者碰到一位上了年纪的观众,他说他是第二次来看这幅画了,昨天看了,晚上睡不着,今天又来了,他由衷地赞叹这是“国宝级”的作品。这幅题为《中国记忆与中国梦》的作品构思巧妙,将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直至1919年 “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国近代史浓缩于一幅长卷中,此画的作者是七十三岁高龄的老画家吴厚信。
记者:您这幅画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画了多长时间?
吴厚信:这幅画构思于2012年初,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后,“中国梦”这三个字就在我的头脑中萦绕挥之不去,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苦难屈辱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用绘画手段描绘这段令人痛彻肺腑的历史,成了我的艺术梦想和中国梦,但是苦于一幅单幅画和传统技法无法准确、全面、完善地表达这一深刻博大的主题,忽然有一天电影思维像灵光一样闪现!仁人志士一百多年为实现强国梦磨难与奋斗的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一幕幕在我眼前展现,作为画家,我要做的就是把一幅幅主题性绘画和人物形象,历史场面故事和细节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段衔接起来,于是长卷的构思出现了。从2012年夏开始到2015年春,画了将近三年,终于画完了。
记者:这幅油画长卷表现了哪些内容?
吴厚信:这幅画面表现了自鸦片战争至1921年的中国近代历史,1840年中国禁烟和销烟的正义之举却换来了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入侵,古老文明与近现代世界的首次碰撞,“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自此而始。鸦片战争打了两年,终于战败,道光皇帝只能面对玉玺万分惊恐,不得不在一纸屈辱的《南京条约》上盖上玉玺。二十年之后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万园之园”圆明园葬身火海,咸丰皇帝逃到了热河,也只能在列祖列宗的画像前撞头痛哭。我的素材便是至今屹立未倒的残垣石柱,历史给中华民族留下的耻辱纪念碑。长卷尾声是“五四”运动风起云湧潮水般的浩瀚场面及代表人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2米的长卷中,展现了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各个大事件,以毛泽东站在嘉兴南湖的船上迎接革命的曙光,以中国共产党诞生作为整个长卷的结束。
记者:这幅画与一般情节性和主题性油画不同,您是怎么构思这幅作品的?
吴厚信:是的,这幅画完全冲破了传统绘画的焦点透视,时空一律的束缚,电影的思维、电影的运动感、电影的空间连续性与镜头的移动、蒙太奇的跳转和衔接,都成为我的绘画语言,一百多年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非常繁杂,我必须主次分明,详略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我力求做到历史时空与场景,情节及人物形象与情绪,有机自然流畅地转折与延伸,使画面既有气势磅礴的大场面又有精致的细节处理,一切都融入统一又有变化的巨幅图画中,让观者沿着历史的轨迹一段一段地阅读史实,认识人物。灵活的电影思维成为这幅油画长卷独特语言,这得益我长年的电影生涯同时又终身钟情于绘画。
记者:您为什么要花三年时间,下这么大的工夫画这幅画呢?
吴厚信:“中国梦”这三个字最准确、最强烈、最诗意地表达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以来盼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情怀。《中国记忆与中国梦》表达了我个人及所有中国人历史情怀,所以才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我们国家正处于数百年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但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那段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将是激励我们振兴中华的正能量。记者 王慧
吴厚信
吴厚信,1942年12月生,湖北云梦人。著名画家、导演,编剧。现为国家一级编剧、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曾创作《吉鸿昌》《丫丫》《刑场上的婚礼》《客从何来》《赣水苍茫》、《无名岛》、《延河战火》、《刑场上的婚礼》等大量电影宣传画,吉林出版社出版《四渡赤水》水粉组画,巨型油画《杨靖宇》被杨靖宇纪念馆馆藏,油画《起爆》等五幅被招商局博物馆馆藏。
主要编剧作品:电影《好孩子》、《红苹果》、《布拉格有张床》、《荔枝红了》等,电视剧《鸦片战争演义》、《激情年代》、《大刀》、《家变》等。2002年退休后,潜心作画,2011年5月创作国画《大唐江山》并在唐山举办画展,2011年9月在深圳举办《天行健——吴厚信画展》个人画展,2011年11月在澳门举办纪念辛亥百年画展,2012年—2015年创作油画长卷《中国记忆与中国梦》、《血肉长城》。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