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勇士》选手符凯文。

   深圳晚报讯 (记者 蒋双超) 针对明星真人秀“挤爆”荧屏的状况,江苏卫视另辟蹊径,于6月起在周二晚间档推出户外闯关节目《极限勇士》,推崇爱运动、敢运动的极限精神,掀起一股素人挑战体能极限的热潮。

   最令观众刷新观感的是,有别于过去放大选手狼狈、突出热闹场面的闯关真人秀,《极限勇士》从制作、创意到执行,更着重表现素人勇于拼搏、释放最强体能、挑战自我极限的智慧;赛制、场地、关卡、灯光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目前国内闯关真人秀的最高水准。节目中素人勇士对挑战身体极限的积极尝试,与眼下“全民运动”的风靡不谋而合,成为当下最红的闯关类节目。

   开启闯关真人秀2.0时代

   去年以来,明星真人秀出现火爆荧屏之势,一年上百档的真人秀节目中,凡是拥有收视竞争能力的,几乎都是户外明星真人秀。因此,作为没有半点星光的全素真人秀,江苏卫视《极限勇士》不仅打破了观众对闯关类节目的“偏见”,更开启了国内闯关真人秀的2.0时代。

   在芦强看来,在真人秀领域,明星真人秀只是一小部分,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素人真人秀都是一个主流的品类。不可否认的是,明星真人秀自带影响力,很容易导入大家的关注度,但最终的发展趋势是荧屏上会有各种各样普通人的真人秀。事实上,无论是此前的《最强大脑》《超级战队》,还是常规固定的《一站到底》《芝麻开门》,江苏卫视在节目策划上,一直为素人综艺留有一块“试验田”。

   在此背景下,《极限勇士》除了开启闯关真人秀2.0时代,也恰好站在了真人秀去明星化、素人综艺上升趋势的发展前沿。对此,芦强表示,国内综艺节目的天马行空和复杂的制播环境,让视频内容制作者绞尽脑汁,且时常如履薄冰。“《极限勇士》的核心内容,是传递正能量,鼓舞拼搏、勇敢的精神,同时,节目所坚持的素人定位,也正是如今‘素人综艺时代’的缩影。”

   国内闯关真人秀最高制作标准

   从制作到执行,《极限勇士》都不同于传统闯关类节目的常规逻辑。总导演芦强表示,在节目筹备阶段,导演组花了大量时间,几乎逐帧研究美版极限勇士、NBC电视台热播的《American ninja warrior》。经过分析发现:当前,中国观众与美国观众在这一内容领域的诉求差异并不大,并且运动绝对是节目呈现的一大热门题材。

   最终呈现出来的《极限勇士》除了保留了美版节目的模式精华,还不忘“接地气”,“比如融入适当比例的娱乐元素,让中国素人选手展示才艺,手机播出弱化‘计时’概念等等。”芦强告诉记者,这档节目更着重“极限”二字,“不仅仅是体能、肌肉、力量上的极限,更有智慧、机敏、脑力的极限。”

   除了内容以外,制作团队对节目形式也进行了全方位包装制作,赛制、场地、关卡、灯光等各方面,都是国内闯关真人秀的最高水准。以正在筹备、将于10月中下旬亮相的《极限勇士》国际对抗赛为例,“单集灯光可供那英中型演唱会两场同时开唱。”芦强指出,《极限勇士》除了是一档高标准的夜间户外电视节目,它本身还是一场赛事,因此对团队制作能力提出了高于一般户外闯关节目的要求。

   挑战关卡频更新只为甄选最强勇士

   作为中国首度与国际难度接轨的户外极限运动赛道,自开播以来,《极限勇士》以比肩世界级高难度的“最强赛道”受到关注。然而更令观众“看花眼”、挑战者“很心塞”的是,随着城市巡回赛的进行,节目组还会更换赛道器械,更新挑战关卡,无疑给刚摸清赛程的挑战者们又增“门槛”。

   节目总导演芦强坦言,这条不断更新难度的赛道,虽然“放倒”了大量挑战者,但同时也激发出更多人的挑战决心。他特别强调,不论是节目一开始的难度设置,还是播出期间的关卡调整,除了增加节目精彩程度的考量,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照顾挑战者的信心。“我们在第一季节目中所设定的难度,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既要给第一次参加挑战的素人以信心,又要让过程精彩。”那以此为标准的赛道选拔下脱颖而出的素人勇士,到国际对抗赛上,是否具备与欧美选手一较高下的实力?

   “即使我们的赛道难度和美版的有差距,但并不意味着,所甄选出的中国勇士能力就比国外的差,这一点,节目组在国际对抗赛的筹备过程中已经有了充分的考虑。”芦强指出,可能在部分观众看来,体格强健更有助于通关。10月5日到7日,《极限勇士》将连续3天在江苏卫视21点20分连播。其中,在城市巡回赛最后一站的北京,将诞生中国勇士10强。“我们将从最后入围决赛的40强选手中,选出体型比例最具优势的勇士,代表中国战队,与荷兰、英国、新加坡及美国的选手进行巅峰对决,并将于10月13日起的每周二晚上22点30分为观众播出这4场精彩的国际对抗赛。”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不宜片面强调“性别平等”

性别的不平等是个历史现象,也是个文化现象。社会发展,不会允许某个性别无休止地拔高自己到地位。行政权力干预性别平等,好处固然多,但后遗症也不少。现在,女性地位被人为强调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也不少。不少家庭悲剧的产生,与女性的强势不无关系。

校长骂人,院长敢断绝关系吗

师生交恶、升格为网络话题,对彼此来说都有些尴尬,诿过于社交平台似乎能捡回一点面子。但师生关系的确也到了一个该反思的时刻。人大的“绝交门”,因学生在朋友圈批评某些老师、本校历史系以及北大[微博]历史系,出语有些情绪化比如多次说对方是“垃圾”。

他被组织关怀,你们兴奋什么

这样的集体兴奋,这两年经常发生,甚至在某些时候这种兴奋堪称狂欢,有幸灾乐祸的,有鞭尸的。我对这种兴奋和狂欢抱有理解和同情,但还是认为意义不大——就好像,某人得到一个处分,世界可以变得更好似的。

书记局长不和,干部听谁的?

中国的干部似乎天生非常有“个性”,融合程度差,书记与局长关系处得好的少,不相互拆台已是“大幸”。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关干部需要在党政主官间“周旋”,弄不好就是“老鼠进风箱”。这种两头受气的感觉,对于“双主官”单位的机关干部应该都不陌生。

  • 刘洪:重庆经济增速怎又是全国第一?
  • 南京虐童案中案宣判之后还需反思
  • 不要信之月饼民间美食故事
  • 金庸小说中对谁最不人道?
  • 藤井树:观看《港囧》的N种姿势
  • 卢悦:婚姻里那些需要看透的真相
  • 探秘世界四大石阵之谜的石缸平原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