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2月05日18:01 南方都市报

分享

  原标题:陈建华当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深读他这4年

今天下午,陈建华当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图为他作为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正式候选人作自我介绍。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今天下午,陈建华当选为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从2012年1月11日,陈建华赴任广州市市长至今整4年。“执政为民,用心做事。”陈建华经常挂在嘴边的八字施政理念。他任广州市长的4年为广州带来什么?还有哪些未竟的事业?他和广州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情感和故事?南都记者试图通过梳理广州4年间的变化,还原一任市长的执政生涯。(文章稍微有点长,但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经济】

  经济总量赶超新加坡

2014年1月17日,陈建华参加广东省十二届二次会议时的笑容被记者定格。南都资料图片

  无论如何强调“不唯GDP论英雄”,GDP仍是当下考核政府政绩最核心的指标之一。

  2012年初,陈建华赴任初始,广州的GDP总量为1.23万亿元。2012年至2015年4年间,GDP增速分别为10.5%、11.6%、8.6%和8.4%。2015年广州GDP总量达到1.8万亿元。

  “赶上了‘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和香港,”今年1月8日举行的广州市政协十二届十七次常委会上,陈建华语带自豪地说。

  1989年,广州GDP超越天津,一举奠定其在中国城市版图中“老三”的江湖地位,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经济高地。加上后起之秀深圳,中国的一线城市定格为“北上广深”。近年,广州将跌落“第三城”的担忧甚嚣尘上。2015年10月一次市人大集中视察政情通报会上,陈建华脱稿用一组数据正面回应了这一担忧,“2011年深圳和天津的GDP跟广州的差距分别是400亿元和660亿元,而到2015年底,估计广州与这两个城市的差距在900亿元左右。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还在拉大,说明广州(经济)在平稳增长。”

  至2015年,广州已连续27年保住中国“第三城”地位。但是,按照GDP增速预计,被赶超的压力仍然巨大。

  地方债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陈建华在今年的省两会上被记者追访。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一位接近广州市政府人士援引2012年一份官方撰写的《关于广州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的报告》称,广州1997年初债务余额约40亿元,2010年末债务余额增至2475亿元,十余年间债务总额飙升60倍。2012年,广州市债务率及偿债率两大指标双双逼近国际警戒线。“考察广州近年的经济发展要放在这个背景下,”他强调。

  本届政府组阁的头两年始终饱受地方债风险困扰。2013年,广州市将还债作为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并部署有计划地科学防范债务风险。可喜的是,到2014年底,广州本级政府债规模约1500亿元,全市一般债务率控制到15.5%,整体债务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不过,陈建华曾在2014年初坦陈,“广州加大推地力度,主要用于还债”。有数据显示,广州的卖地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近1/3。

  广州市财政局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州今明两年不再追求提前还贷,而是“按计划还债”,因为“债务率已经控制下来了。”

  【垃圾治理】

  开建5座焚烧厂 破解垃圾围城

  垃圾围城,是广州市本届政府班子面临的最棘手的城市病。“我当市长的时候,垃圾填埋场只剩下12个月的填埋量。”2015年7月底举行的市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只有回应记者提问“本届政府任上想完成的几件‘大事儿’”时,陈建华加快了语速,提高了声调,“本届政府首要解决垃圾围城,那是逼上梁山!”

  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大事。

  在广州的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谈“烧”色变。据南都记者了解,广州自上世纪90年代初筹建李坑焚烧发电厂时就遭遇“邻避”,一缓就是10年,直至2005年才投产开始垃圾焚烧的历史。

  此后5年,广州市的垃圾处理格局是9成填埋,1成焚烧。

  等到2010年前后,受纳广州九成生活垃圾的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堪重负,频拉垃圾围城的警笛。

  2009年,番禺拟建焚烧发电厂的消息又引发新一轮“反烧”高潮。在一片针对焚烧是否有害健康的讨论声中,焚烧厂建设再次延期。

  2012年初,垃圾围城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这一年,广州规划建设总规模达2.1万吨/日的资源热力电厂群(广州市2012年将“焚烧厂”统一更名“资源热力电厂”)。

  这一规划刷新该领域全国之最,经媒体曝光即被质疑“焚烧大跃进”。

  消息发酵一周内,陈建华紧急召开垃圾处理座谈会公开回应质疑。陈建华回应“2.1万吨的远期规划目标不能减,但可以分三期建设”,这部分程度上缓解了舆论危机。

  此间,在建的李坑焚烧二厂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建设。

  2014年6月,广州策划的“垃圾分类万人行”活动举行,在近1个月时间里,包括广州市四套领导班子、学生、记者、市民等共1.1万人分批次参观广州的垃圾终处理设施。

  2014年6月10日,陈建华在火烧岗垃圾填埋场给参观者当“讲解员”。南都资料图片

2014年6月11日,垃圾分类“万人行”活动第二日中午,陈建华和与会人员一起吃盒饭。南都资料图片 冯宙锋 摄

  广州市城管委有舆情监控数据显示,“垃圾万人行”活动之后,舆论声音明显理性许多。

  2015年,第三至第七共5个资源热力电厂接次开工。按照2至3年建设工期,最迟至2018年,广州垃圾焚烧规模将新增1.3万吨/日,加上目前已在运营的3000吨/日,广州市生活垃圾总焚烧规模将达1.6万吨/日。垃圾围城有望不再困扰广州。

  值得一提的还有,广州市规划4800吨/日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也在同步建设之中。这将解决分类了没处处理的尴尬。

  为垃圾分类打基础

  

2014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陈建华出席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南都资料图片 高贵彬 摄

  在大力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的同时,广州自2012年掀起一股垃圾分类的热潮。“垃圾市长”也成为陈建华任上最显著的标签。

  2012年8月,广州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陈建华说,“如果能把广州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好,我愿意当‘垃圾市长’。”“垃圾市长”由此得名,他还经常在会议、调研的现场,半开玩笑的“任命”“垃圾秘书长”、“垃圾主任”、“垃圾教授”、“垃圾记者”。

  南都记者梳理陈建华执政广州4年来的公开报道,其参与垃圾处理相关工作的曝光度和观点言论远远超过其他工作领域。出访国外,垃圾分类和处理必是“取经”的重要内容;他参与并邀请媒体公开报道的不同规格的“垃圾座谈会”不下十次;4年来,每年的7月10日,成为广州约定俗成的垃圾分类动员日。这一天,广州市会以四套班子集体出席动员大会的方式,表达对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重视;他甚至为推广垃圾分类自编了顺口溜“能卖拿去卖,干湿要分开,有害单独放”。这句话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垃圾处理设施上随处可见,在广州市民中的知晓度颇高。

  各区纷纷有街道、小区加入垃圾分类试点的行列。党政机关、媒体集团乃至寺庙纷纷誓师开展垃圾分类。

  至今,广州市政府1号楼的走廊里还摆放着厨余垃圾桶,如果有人不慎将一次性饭盒混入其中,将会被友善地提醒甚至口头批评。

  广州市还于2013年出台《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办法》,通过经费包干、阶梯计量,倒逼各区开展垃圾分类和减量。

  时针回拨到最近一次“710大会”(2015年7月10日),陈建华起身向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市民鞠躬答谢。这一年4月,广州市成功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与官方的肯定往往存在差距感的民间评价体系中,“即使分类了也被混收”、“我家小区根本就没见开展分类”等声音仍然不少。

  南都于2015年7月针对首批实施垃圾分类的社区进行的调研评价结果显示,达标率仅为37.5%。南都记者曾于2013年一次跟随陈建华调研途中,邀请市长跟记者去暗访,陈建华笑着说,“还不到时候”。记者问,你真的觉得3年能做好垃圾分类?陈建华答,基础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做。

  今年1月份举行的首届城乡垃圾分类与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研讨会上,陈建华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比作“攻坚战”,将垃圾分类比作“持久战”。“广州在垃圾分类,特别是源头分类上仍有差距,市民普遍养成分类习惯估计至少还要10年,”他说。

  【公共交通】

  “限牌”4年始终未“限外”

  交通拥堵,是广州面临的第二大严峻的城市病。

  2012年7月,广州市通过实施“限牌”亮明治堵决心。

  新政实施三个月内,广州市民在珠三角城市购车上牌的数量大幅上升。“只限牌不限外,限牌就会毫无意义”的舆论热极一时。

  3年多来,广州即将限外的消息,成了“狼来了”,一传再传。深圳突然“双限”,广州又被推到风口浪尖。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城市官员在公开场合相对积极地表达出反对广州限外的意见,与此同时,广州相关部门和官员除了辟谣,再不肯透半点口风。

  至今,关于限外的官方口径,停留在2013年10月陈建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不到非常拥堵时不会轻易限外。”2015年7月,他再遇是否限外的提问,保持了这一口径。

  在广佛同城化和珠三角规划纲要一体化实施的背景下,陈建华始终未对限外松口。

  至2015年9月,限牌实施三年后的监控数据显示,广州交通拥堵指数环比上升19%。

  4年开建地铁里程超过去18年总和

  然而,广州对于治理交通拥堵并非“限”一招。按照陈建华的思路,治堵遵循“建、增、管、限”。建,即规划建设;增,即增强服务;管,即加强管理;限,即需求调控,是最后一招。

  一组数据可以呈现“建”的成效。广州目前已开通运营地铁线路246公里,在建线路260公里,国家已批复近期建设43公里,合计约550公里。近4年开工建设里程超过过去18年建设总和。“各区承包拆迁,以确保地铁工程大规模开工,力度很大,”广州市一位政府人士透露。

  2015年,广州又通过《广州新一轮轨道交通(2015—2025)建设规划方案》描绘了未来10年的地铁蓝图:规划再建433公里,至2025年,广州地铁总里程或超980公里,约等于现有地铁里程的3倍。

  【制度创新】

  城市治理 首创公咨委制度协同善治

  2012年,近30万人困居在不足4万平方公里的“孤岛”同德围,交通和公共设施极度匮乏,引起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的关注。同年广州市两会上,他将自己的提案写成万言书上交给市领导。陈建华立即带队前去调研,布置开展综合整治。动手之前,各部门要先向同德围当地街坊征询意见,陈建华要求成立一个民意搜集机构。很快,同德围综合整治公咨委就这样成立了,这是一个全新的民间组织。37名成员中,8名来自人大政协、企业、媒体,另外29人全部是同德围街坊,占比78%。

  得益于同德围公咨委的有效协调,“老大难”同德围南北高架落成。中学、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历史欠账也在逐一解决。

  2014年12月28日,陈建华参加同德围南北高架桥竣工仪式。南都资料图片 马强 摄

  由此开始,公咨委在广州城市建设、垃圾处理、东濠涌整治、金沙洲整治等不同领域遍地开花,发展到5个。据称,治水和城市更新改造领域2016年也考虑成立公咨委。

  广州市于2015年8月正式出台《广州市重大民生决策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定》,用制度保障“善听民意”。广州还因此领域的突出作为荣获 “中国法治政府奖”,颁奖词是,“完善重大决策制度,是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一项枢纽型工程。广州市政府秉持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在难点上立题,在关节上突破,在其体系初成、硕果初结之际,值得我们寄予更多期待”。

  公咨委制度被学术界视为中国地方政府协同善治的典范。首个提出“同德围模式”的学者、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称,广州公咨委制度意味着对新时期中国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从政府一元领导到多元协同的转型,具有全国意义。

  政务公开建立定期新闻发布制度

  

2012年3月27日晚举行了首场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即时新闻发布会。.南都资料图片 冯宙锋 摄

  从2012年3月27日开始,除个别情况,每个周一晚上6点,都是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即时新闻发布会召开的时间。

  如果没有外出广州,陈建华一般会在周一下午2点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开常务会议。会后,会有至少1名“局座”走进位于市政府1号楼2楼的新闻发布大厅带来新鲜的一手消息,最多一次来了5位发布人。

  提问往往会集中在一两个焦点议题,有的发布人应接不暇,有的冷清落寞。这个时候,发布会主持人、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李世通会笑着拜托记者“兼顾一下”,“维护各部门的参与热情”。

  据了解,陈建华还曾内部要求,凡“一把手”“在家”,没有特殊理由,必须出席即时新闻发布会,不得找人代发布。

  截至上周,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即时新闻发布会持续3年零2个月,共举行198次,发布约600个群众关心的焦点议题。

2012年6月25日,陈建华主持广州市政府领导新闻发布会。南都资料图片

  2012年6月25日,同样在市政府1号楼新闻发布大厅,陈建华身先士卒召开新闻发布会,从此广州市领导固定每月轮值任主发布人。

  截止本月,共召开40场。本届政府班子10多位市长、副市长(包括现任和曾任)在这个场合轮番回答过境内外记者提问。

  在陈建华力促下,2013年7月起,两个发布会分别增设网友提问环节。

  据南都记者了解,陈建华在河源任市委书记期间已想推行定期新闻发布制度。这个梦想在广州市长任上得以实现,成为全国首创。

  一位中央驻穗媒体记者评价,常务会议即时新闻发布会和市领导新闻发布会制度培养了广州官员的媒介素养,成为外界了解广州市中心工作的一扇窗口。

  在广州30年,他有一个梦想

  陈建华40年职业生涯中,有近30年在广州度过。他对于广府传统文化的情怀,对于读书和图书馆的情节,对于官民相处之道以及舆论宣传的理解,为这座城市留下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印记。

  修史和保护历史文物

  在临近人事任命的日子,有相熟的记者问陈建华:会去哪里?陈建华笑着说,去修《广州大典》。“他给自己封了个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编纂委员会主任,每次去开会乐呵乐呵的,”一位接近陈建华的人士告诉记者。若干同僚向记者提及过他对修史的热情。

  从2004年起,时任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陈建华即发起系统整理出版广州地方历史文献的计划。至2015年4月,历经十余年淬炼,《广州大典》第一期520册已经整理完成,被专家评价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精品巨作”。二期已经开展,主打民国时期广州文献的编纂研究。

  另一件跨文保界和规划界的大动作是,为2000年历史的广州正式确定历史文化“家底”。此事要从2013年广州诗书路金陵台、妙高台两座民国历史建筑被强拆说起。开发商的无证强拆激起民愤。陈建华亲自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成立调查组10个工作日内给出调查意见。以此为契机,《广州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加速出台。全城随之掀起发掘、保护历史建筑的热潮。

  值得一提的,《广州市历史建筑(第一批)推荐名单》中300余处建筑,120余处为媒体挖掘报道推荐。“这相当于给历史建筑以免死金牌,”一位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NGO负责人这样评价。

  近年,广州还大力推进建设广州美术馆、文化馆、科学馆、博物馆新馆、海事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华侨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等“博物馆群”。

   “在挖掘、保护、继承、弘扬广州历史文化中做一个守望者、建设者、维护者,争创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新辉煌。”陈建华曾在2012年广州两会新市长记者招待会上,如此阐释他的第一个城市梦想。

  读书人气质和图书馆情结

  儒雅,是南都记者走访中,旧识、同事对陈建华的普遍印象。“他几乎不骂人,偶尔会半开玩笑的调侃你,这就是给你压力呢,”广州市一位局级官员告诉记者。

2015年7月4日,中大毕业典礼上,陈建华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南都资料图片 林宏贤 摄

  “骨子里是个读书人,”陈建华一位30年前的旧识评价,他的毛笔字写得很好,特别喜欢古诗词,一个工科生身上体现出良好的文学修养,这让他当年在一众年轻干部中得以凸显。长期跟随陈建华采访的时政线记者们有个普遍认同,陈开会脱稿发挥的部分不乏成语、古语,往往生动鲜活。

2015年2月16日,陈建华来到越秀花市现场挥毫为市民送“福”。南都资料图片 谭庆驹 摄

  他对于图书馆的情结更为显见。上任没多久,陈建华就给图书馆界的专家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广州欲变身“图书馆之城”,路该怎么走?

  早在2006年,陈建华任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时候,这个“梦”已经萌生。那年,他在广州市图书馆历史上第一个“专业人才高级研修班”的开学典礼致辞中表示,“未来三年,广州要做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排头兵’”!开班第二周,他悄悄去“旁听”。同年,一部为图书馆而生的地方立法悄悄萌芽。据当时媒体报道,这是他“任期内唯一亲自出马不遗余力推动的立法工作。”

  2012年2月,陈建华赴任广州市长1个月,《广州市图书馆条例(草案)》被提上立法日程。如今,《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图书馆之城”的梦想轮廓初成:到2020年,建市区镇村四级图书馆服务体系,每8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人均拥有3册图书。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原来是按照户籍人口作为基数规划图书馆数量,这次是采用常驻人口作基数,从每80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到每8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相当于广州要在5年内将图书馆数量增加10倍。

  唱粤曲和撑粤剧

2012年11月26日,陈建华与倪惠英对唱粤曲《广州地铁颂》。南都资料图片

  2012年11月26日,陈建华出席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成立20周年纪念晚会,并登台与粤剧名家倪惠英对唱粤曲《广州地铁颂》。有板有眼,让舆论颇为惊艳,这是他首度登台唱粤剧。

  陈建华对于粤剧的热爱,从和已故粤剧艺术家红线女的“忘年交”可见一斑。在红线女老师骤然离世前的1年半岁月里,他们交流颇多。2012年6月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上,陈建华与红线女一同观看划龙舟;3个月后,海珠桥正式通行,陈建华还邀红线女一同走完海珠桥全程。红线女的遗体告别仪式,陈建华担当主持。

  陈建华亲自出任振兴粤剧领导小组组长。在他任上,粤剧艺术博物馆历经三年建设,于10天前(2016年1月20日)正式揭牌,位于珠江新城的粤剧院即将奠基,今年春节,广州倾力打造的精品旅游项目粤剧红船将在珠江首航,旨在推广粤剧。

  官民互动和发布会的freestyle

  陈建华赴任广州市长之初给外界的印象,大抵是从那个1992年拎着录音机,全程见证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省委书记秘书开始的。

邓小平南巡时陈建华一直跟随左右。

2012年1月11日,陈建华任广州市长的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回忆起邓小平南巡,哽咽落泪。南都资料图片

  据南都记者观察,他的施政风格日渐明朗是从上任4个月后举行的垃圾处理座谈会开始。“座谈会前夜,陈建华点名陈扬参加,”一位与会记者回忆,“与会名单让人印象极其深刻,除了陈扬还有‘樱桃白’、‘巴索风云’等,都是‘刺头’……”这些被认为“总跟政府唱反调的人”那次会上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观点,并一一得到陈建华的回应。

2012年7月8日,陈建华在南都社区论坛上与反对垃圾焚烧的知名网友“樱桃白”握手。南都资料图片

  2个月后,他应拜客广州(广州环保组织)负责人陈嘉俊邀请,到白云湖骑自行车,听陈嘉俊“吐槽”广州慢行系统,征询保护环境的意见。

2012年7月25日,陈建华应拜客陈嘉俊之约在白云湖骑自行车。南都资料图片

  到2013年,广州公咨委“遍地开花”,更多市民代表得以跟市长面对面交流。同德围公咨委的市民代表甚至有一次走进了市政府最高决策会议陈情。

  活跃的官民互动,成为广州的城市气质之一。事实上,陈建华早在主政河源期间,已表现出对官民互动的重视。他曾是全国首个开实名邮箱的市委书记,最多一天回复了100多封网友来信。他曾说自己当领导最担心“眼不明,耳不聪”。开实名邮箱之后拓宽了听取民意的渠道。超过3000名网友收到过落款“谢谢!建华”的回信。

  赴任广州,他并没有再开实名邮箱。“谢谢!建华”这一落款倒是出现在了回复记者的短信中。2014年广州市两会期间举行的市长记者招待会上,记者提问太踊跃,2个小时根本回答不完。他请相关部门收集问题,并在一周内亲自做了回复。

  2013年的两会“市长记者招待会”也没有框定提问主题。在南都记者的追问下,还出现了市长通过电视直播向时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隔空喊话“刮胡子”的经典插曲。当年,孟浩因“胡子问政”“杠上”政府信息公开闻名全国。

  “语速不快,重点突出,有料,会议氛围比较轻松,”一位长期跟随市政府线的时政记者说,“甚至可以通过他发言时的语调变化,听出第二天的报道标题。这可能跟他任宣传部长的经历有关系。他懂媒体。”

  2012年11月13日,陈建华在中国(广州)国际合唱锦标赛闭幕晚会上致辞,背景打的刚好是“see you 广州”。南都资料图片

  采写:南都记者 裘萍 实习生 肖玮 黄丽君 苏彼克

  (责任编辑:卫志凌)

相关阅读

中纪委抢头条背后的真问题

在今天,重新强调纪律——无论是习近平多次提出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还是中纪委在执纪方面的强化与规范,其根本都在于保证政令的畅通、以及对自身信念的重新回溯。这也是为什么中央反复在提“尊崇党章”。

没了革命精神,该有什么精神

当下中国,由于信仰缺失,精神弱化,导致社会摩擦和冲撞大量产生,民众的幸福指数也并未与经济发展同向同步,甚至反向运动。这已经成为中国梦的最大羁绊。

应试教育真的对底层公平?

被应试教育戕害的一代人,恰恰是你我这一代,今天的70后、80后。70后、80后已经和正在成为00后的家长,但遗憾的是,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们很多已忘记自己是如何被应试教育伤害的了。他们只看到自己似乎“成功”的一面,却看不见自己的短板。

过年了,慰问老干部去!

嗨,退休了,就不必再“想当年”了;大过年的,也还是开开心心比较重要。咱还是回归真实的生活,做回真实的自己吧。哪怕生活不太如意,咱也可以像C领导一样,选择“生活清贫,精神状态不错”的活法!

  • 歌手陈红前夫李军:她侵占我30亿财产
  • 何为2015年国际关系最大变局
  • 历时三十四年的白宫门前“钉子户”
  • 梁鸿外省笔记:河南人就是中国人的妈
  • “巨婴”胡歌竟纹个这个在后背(图)
  • 宝儿贰爷:想嫁入豪门你有更深心机么
  • 猴年说猴:旅行时看到的奇猴们(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