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慰问老干部去!

2016年02月05日09:24  新闻专栏  作者:不是官话  
过年了,慰问老干部去! 过年了,慰问老干部去!

文/胡振强

  年前按惯例,走访慰问退休老干部。

  2016年1月底,跟着领导走访各民主党派原专职副主委(基本上是正县或副厅退休),一共走访了11位,境遇各不一样,反差还挺大。

  据我观察大概有这么4种情形:

  1.家境殷实,精神状态良好;

  2.家境殷实,精神状态欠佳;

  3.生活清贫,精神状态不错;

  4.生活清贫,精神状态也欠佳。

  第1种情形如A领导,自己退休收入一般,但因爱人曾长期在企业担任领导职务,收入颇丰,子女也有出息,加之自身心态调整得较快,退休后的生活倒也怡然自乐。A老每天弹钢琴、练英语、搞锻炼,自称退休之后生活质量不降反升,整个人看上去倒像年轻了几岁。

  第2种情形如B领导,进机关之前是经济界人士,家底很厚,担任党派的领导职务本就不是为谋生计,退休之后倒也衣食无忧,但心态方面似乎出了点问题。或许是在领导岗位上干得太舒服,退下来后有点不太适应,对那逝去的“美好时光”无限留恋,对手中消失的权力念念不忘。聊天过程中,不时流露出人走茶凉、门庭冷落的不平情绪。

  第3种情形如C领导,妻子去世,退休后一人独居,听说他妻子生前治病花了不少钱,家中独子混得不太好,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偶尔还需老人接济。看到他家昏暗的灯光、局促的客厅、老旧的家电、凌乱的杂物,我有点难过。不过,他给我们呈现的生活状态却很阳光,七十多岁的人了,看起来五六十岁的样子,走路风风火火,每天坚持练字作画,热心各类公益活动。那天我们上门之前,他刚刚从某个活动现场赶回家。我们拉了二十分钟家常,没有听他提到一次生活上的困难,反而一再强调“我很好”,见他这样,我为我刚进门时的难过而感到羞愧。

  第4种情形如D领导,据说本来家境不差,但因退休后感觉空虚,专注于各类“老年养生”活动,被无良商家骗走了大部分积蓄,如今日子过得紧巴巴,健康状况也迅速下降,落了一身的毛病,整日也不出门。对于我们的到来,他显得格外高兴,拉着我们说了半个钟头还不停,无非就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感觉TA仍然活在过去。唉,可能是很久没有人上门看TA了吧。

  说实在的,作为机关里的年轻人,我总觉得退休(包括上述4种情形)离自己挺遥远的。但这次近距离地集中接触一些退休干部的退休生活,也让我颇多感想。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我们大部分人在机关里的生活一眼即可望到头,退休后的生活其实不难想见!

  退休生活,就是一种褪去光环的生活。尤其是对于领导干部,退休意味着“返璞归真”:以前专车出行,如今公交出行;以前众星捧月,如今孤家寡人;以前门庭若市,如今门可罗雀。总之一句话:以前别人帮你搞定的,退休后得自己搞定。

  我记得朱镕基在谈他的退休生活时,总结有“十个切记”:

  第一要切记,岁数大了不是本钱;

  第二要切记,“想当年”不是人人爱听的话;

  第三要切记,少管闲事,特别是家中的事;

  第四要切记,年轻人一定比你忙碌;

  第五要切记,自愿付出的别想着要回报;

  第六要切记,不要总想着要改变别人;

  第七要切记,处事要大度一点;

  第八要切记,邋邋遢遢也不是小事;

  第九要切记,千万不要把家里东西样样都存起来,像个旧货店,杂货铺;

  第十要切记,不要老想靠子女消除寂寞,根本还是靠自己。

  朱镕基同志的这“十个切记”或许对我们有些启发,虽然大部分人都想成为故事中的A领导(家境殷实,精神状态良好)。但实际上,B领导(家境殷实,精神状态欠佳)、D领导(生活清贫,精神状态也欠佳)那样的可能会比较多。

  嗨,退休了,就不必再“想当年”了;大过年的,也还是开开心心比较重要。咱还是回归真实的生活,做回真实的自己吧。哪怕生活不太如意,咱也可以像C领导一样,选择“生活清贫,精神状态不错”的活法!

  (作者为长沙市委统战部公务员。首发公号“不是官话”。纸媒、新媒体或微信公众号转载改编,必须事先征得“不是官话”的授权同意,并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老干部 退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