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晓芸
《中产子女已赢在起跑线上,疯狂虎妈却把他们输光了》一文中,我发了一个投票调查,虽然投票样本还太小,不足以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调研。但家长们关注的问题,却让我大为吃惊,我以为选项中,投票最多的会是经济负担问题,其次是是否参加高考的纠结,而目前的投票数来看,第一、二位的是“让孩子讲诚信,将来会吃亏吗”、“家长的教育理念分歧”。
为什么会这样?我得到的信息仍不够多,只能粗略分析。可以说,成年人世界的不讲诚信即可获利的现实生态已经使得他们足够焦虑了。而家长之间的分歧会成为困扰的问题,也使我非常意外,和一些朋友聊了聊,发现很多人认为,结婚之后,为了孩子就不可能轻易离婚了,一旦夫妻之间教育理念有分歧,将会引发家庭大战,而这种冲突恐怕难以化解。它不像经济压力的问题,经济问题可以在家庭收入稳步增加以后得以缓解,而家庭成员的分歧,却难以缓和。
这次先谈谈诚信问题。“阿玛尼少年”提出不要一考定终身的观点,遭到了铺天盖地的反对,从网友反对的理由来看,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这个考卷,那未来的世界就没有底层孩子的空间了,都搞素质教育,没钱的家庭怎么拼得过花大钱培养孩子各种素养的城市中产及富豪家庭啊!
其实,很多人误解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之所以与应试教育相对,指的是人的能力不能被应试完全限定,如果仅仅发展应试刷题的能力,这不是真正的能力,它所产生的弊端,将在大学的专业学习中以非常极端的状态报复这些只会考试的应试机器。
论素质,农村孩子真的比不过城市孩子吗?那要看我们如何定义素质。如果我们把探索能力视为素质,亲近大自然、被放养的农村孩子,其探索的能力并不比城市孩子差。如果我们把户外生存能力视为素质,满山遍野奔跑的农村孩子,也不会比城市那些关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差。素质,并不仅仅是弹弹钢琴、打打高尔夫,素质是可以全面定义的。就算是知识学习,为应试而学,和为求知而学,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长期的学习能力的评估,那么,这种学习能力才是大学真正期待的素养。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不是应试教育比素质教育优越,更能考察一个人才的实际能力,而是因为在诚信全面丧失的社会背景之下,国家力量根本没有条件组织多次考试。为了防作弊,每次考试都兴师动众,举国动员,高度戒备,这成本很高。于是,一考定终身!这是一个非常投机的节约成本的偷懒办法,却不是为国民素质提高而长远规划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制度的设计,第一步就在防防防,防作弊,防偷奸耍滑,第二步呢,就是最大限度节约成本。
如此一个短视的偷懒办法,却被大量自视为底层的网民高声喝彩和拥戴,只能说,他们是被表面的结果公平给蒙蔽了,却看不到更为长远的隐性的不公平。
为什么说这套应试机制长远而言,对底层是不公平的呢?那要看我们如何定义人才,如何定义一个人漫长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如果人生到高考即划上休止符,就宣告结束,那么,这样看起来,一考定终身的应试体制似乎是让贫困家庭、农村孩子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大学,从这个结果而言,似乎是挺公平的,还挺能体现教育促进阶层流动的目标。
但是,一旦我们把视角拉长一点,看看这些大学生长久的发展,便可发现,应试教育祸害最深的,恰恰是底层的孩子!
为什么这样说?这是我在职场上多年观察以及其他社会接触的观感。我也招聘过大学生,一个明显的感触是,同样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大学生,城市中产阶层的家庭早就非常精明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了,他们才不会真的相信人才培育就是通过高考万事大吉。这些家庭都在对付应试的基础上,从综合素质各个方面着力打造孩子的职场能力。于是,到了就业市场上,死读书的农村生源大学生,往往非常不适应都市职场,即便他们当年的高考分数远远高于这些城市孩子,但由于他们是拼尽全力无暇旁顾地挤过高考独木桥的,他们根本来不及为职业发展作任何准备和规划。
有人会说,难道改革为素质教育,农村孩子就能摆脱处于劣势的处境吗?不敢说农村孩子能够在就业市场上反败为胜,但起码,通过全面的素质培养,农村孩子的优势能够被部分地激发出来,尤其是在那些城市孩子有着天然缺陷的领域。
也许你不信。那么,我们看看今天的一些成功人士或者杰出人才。他们当中,很多就是从当年的乡村、山沟沟里走出来的。不说企业家,说说作家,莫言、毕飞宇都是农村孩子,试想,如果他们只能用尽所有的精力去刷题的话,他们不会成为今天的优秀作家。他们的自述里面,一次又一次地描述了乡村生活给予他们的思想和写作资源滋养,那些生活阅历,是什么北大中文系、中大中文系城里孩子也无法获得的。
上中文系的第一天,我就明白自己无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我深知贫瘠又平顺的城市生活无法支撑小说创作所需要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写作素材根基。当然,如果你非要说现在的某些80后城市作家也冒出来了,那我只能说,那只是营销出来的作家,甚至是造假、不诚信和利用潜规则弄出来的“作家”,他们不会成为真正的作家。事实也证明,他们已经被大众读者抛弃了,他们搔首弄姿而又浅薄的作品,是不会成为经典的。
再说大学里的知青一代教授们。他们没有被应试教育的刷题所祸害,他们今天迸发出来的学术洞察力,恰恰和当年丰富的生活阅历相关。在很多问题上,他们比那些从来没有离开过校园的应试教育一代青椒要富有创造力,要更具备学术研究所需要的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被应试教育戕害的一代人,恰恰是你我这一代,今天的70后、80后。70后、80后已经和正在成为00后的家长,但遗憾的是,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们很多已忘记自己是如何被应试教育伤害的了。他们只看到自己似乎“成功”的一面,却看不见自己的短板。
审视我们的成长经历,似乎又比90后、00后幸运,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的应试教育,密集的刷题和无聊的机械记忆训练,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应试压力并不像今天这样全面提前到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于是,我们的童年生活仍然是轻松快活的,我们的童年时代仍然是可以大街小巷到处奔跑的。
今天,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孩子,已经被他们无知又残忍的父母推向了全面的应试训练当中。此外,加上城市的迅猛发展,都市的生活空间密度越来越大,石屎森林里居住,麻雀学校里就读,孩子们甚至连课间玩耍、课后户外自由奔走的空间也被剥夺殆尽了。这些被关在笼子里的城市孩子,未来的生存能力、社会适应性、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甚至未必比他们的父母强。
而恰恰就是他们的父母,还在死死维护和捍卫应试教育。他们往往是农村考上大学到城市工作的都市新移民,他们相信,自己也是通过应试才能上大学改变命运,才成为城市白领的,孩子的未来就是熬过应试教育这条路才最公平。他们或许没有仔细考察过,那些早已意识到应试教育弊端又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已经在放弃中国应试教育和高考独木桥这条路了,他们早早就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甚至是国外的私立中学,铺就的是一条对中国应试教育用脚投票的道路。
那些家境殷实又有远见的中产阶层,可未必个个像“阿玛尼少年”的母亲那样,如此虔诚地信奉当下的教育体系和成功路径。那些有钱又有见识的富裕家庭,也未必都像“阿玛尼少年”的母亲那样短视功利,以拙劣的谎言为孩子的“出人头地”辩护。
不说富豪王健林的儿子早早被送去国外读书,就是知识阶层,也有不少人不仅把孩子送去国外读书,而且追求价值观与国际接轨。清华海龟教授鲁白讲述为自己的孩子寻找华盛顿地区私立中学的经历时就谈到,这些私立学校可不仅仅重视知识和技能教育,还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今天的有识之士看来,孩子仅仅通过考试是远远不能成为精英的,社会精英还需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将来才可能过上有意义的精神生活和智识生活。
行文至此,你大概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是的,未来清晰可见的前景是,阶层固化将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正义问题。在美国,这个问题也常常成为争论的议题。而中国呢,如果这些接受了世界顶尖学校教育的华裔精英回到中国,那些通过高考跻身各行各业的农村生源大学生,将难以和有知识还有道德有情怀的海龟精英竞争。今天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争论,将在大量海龟精英占领各行业核心岗位的现实面前,显得极为苍白无力。
等待国内贫困家庭甚或普通工薪阶层的社会景象是什么呢?恰如我在《中产子女已赢在起跑线上,疯狂虎妈却把他们输光了》中所言的,“对于乡村孩子而言,最致命的竞争来自中产阶层家庭如果不仅仅注重知识和技能教育,还注重道德养育时”。留给农村生源、城镇普通工薪阶层的社会空间将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说,底层孩子将不是和顶尖精英直接碰撞,而是和留在国内参加高考的“权贵”阶层的孩子竞争,他们能打败的,仅仅是那些“伪精英”——尤其是那些依靠不诚信手段出位的土豪、官僚家庭孩子。在这有限的空间当中,底层孩子唯一的资源恰恰不是应试能力,而是他们的道德资源。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不可能永远保持腐败、不诚信的社会生态而取得长足发展。今天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的财富、地位,在未来将极易失去。因信息的日益透明和公众理性的觉醒,不诚信手段和腐败行为将越来越容易被识别,以谎言遮蔽的“内幕”也将快速传播而置当事人于不堪境地。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阿玛尼少年”事件仅仅暴露了母亲没有诚实应对质疑的问题,以及关于少年参政程序的大争论而已,还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表明这位少年的父母财产来源不正当或参政程序涉及腐败。信息仅曝光到目前这个程度,“阿玛尼少年”的成长就蒙上了阴影,赢在起跑线上的大好前程就陷入黯淡之中。
而高考,所谓的一考定终身,不过是基于社会不诚信的权益之计,人们生怕多考和素质评估、推荐信机制成为腐败、滥权的温床。如果意识不到这是不诚信社会的产物,而认为高考体制有必要长期不改革维持下去,其实是裹挟社会全体为不诚信付出牺牲国民素质的代价。这种裹挟,在“洋高考”领域也已经发生。被称为美国高考的SAT水平测试,就经常发生取消全体中国考生成绩的事件,考试组织机构表示,这是因为发现试题泄露或有人作弊。
回到我上一期文章设置的投票问题——教孩子诚信会让他们将来吃亏吗?按照上文的推演,我们似乎应当得出这样的回答:怂恿孩子不诚信,将来才会吃亏。
不止是将来,今天,已经有一大波社会成员包括那些坚守诚实底线的,在为“中国人不诚信”的群体病付出代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