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7月17日19:53 综合

分享

  40年前的7月28日凌晨,沉睡的华北大地在咆哮中醒来。短短12秒,7.8级地震释放出400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让24万人为之殒命,16.4万人重伤,4204名孩子沦为孤儿。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被瞬间夷平。

  凤凰涅槃般的抗震史,不乏人心激荡的恒久记忆:有重残后的万念俱灰,也有因伤结缘的生死相恋;有痛失亲人后的忍饥挨饿,也有各地物资驰援的星夜兼程;有被埋8日的独自苦候,也有十万解放军墟外血肉相搏的生死营救。

  即日起至7月末,“深读”赴新唐山探访地震遗迹、幸存者、救援解放军等报道将陆续推出。我们回溯40年前的震恸,追索灾难引燃的人性之光,也关注40年间亲历者的命运轨迹。以此夯实我们的家国记忆,夯实全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四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已然远去,时光留给后人的,有为数不多的几处遗迹。也有包括以祭奠和慰藉为内核的精神丰碑。“深读”(微信ID:shenduzhongguo)今日将镜头对准它们,记录下从“天塌地陷,房屋倾覆”到如今“涅磐重生”的时代内涵。

  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楼

  作为唐山市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七处地震遗址之一,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楼或是最令人惋惜的。这幢建筑面积4049平方米的四层建筑,建成于地震当月,尚未使用即被震毁。位于其东面4公里的发震构造带,将图书馆西侧三层的阅览室震塌,东部的书库震裂并向东北方向剪切移动了约一米。

如今,大楼西侧坍塌的废墟,已被葱郁的野草和小树掩盖,仅剩几处朝上的水泥板直指天空,仿佛仍在诘问上苍。

  站在废墟近前,抬头即可望见不远处一幢新式教学楼。而仅剩楼板与立柱的书库更像一个大盒子,在墙壁上肆意蜿蜒的爬山虎为它赋予了新生。

  盛夏时节,遗址楼下,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生来往不断,不少人选择了在此合影。快门按下前,齐刷刷喊出“茄子”,一张张笑脸便与这些苍凉的史迹永恒定格。也有年轻的情侣在遗址楼前的长凳上打闹说笑——时光,终究会洗刷掉曾经的伤痛。

  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造车间

  另一处保存完整的遗迹,是位于唐山市地震遗址公园内的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造车间。原本9072平方米的三跨厂房,仅剩扭曲、倾斜的部分立柱。周边的墙、柱则全部倒塌。厂房东南部一处35米高的砖砌烟囱,在震中损半,仅存19.1米。

  与图书馆遗址一样,铸造车间遗址内也长满了荒草。一根根砧板般粗细的方形水泥柱,被齐刷刷地折断,露出内部张牙舞爪的钢筋。

  整个遗址被一面玻璃围栏隔了起来。几个写着“遗址危险,请勿靠近”的提示牌,让人更加对这堆废墟望而生畏,不敢靠近。

  与铸造车车间遗址相望约四百米的,是一处足球场大小的水池。水池中央,有一座形如被放倒的积木条块一般的白色花岗岩主题雕塑。雕塑周围,还有几座展现震后灾民奋力自救、痛失亲人和企盼救援场面的黑色青铜雕塑。

  在雕塑周围的水池里,摆放着728块大小不一的石块,寓意地震日期7月28日。而水池中一段扭曲变形的铁轨,则象征着唐山人民脑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曲折记忆。

  纪 念 墙

  在水池以北相距19.76外,即是一面面高达7.28米的黑色纪念墙,也是寓意地震日期1976年7月28日。墙上,密密匝匝地刻着大地震中24万遇难者的名字。金色的字体,印刻在长达500米一字排开的黑色墙体上,庄严而肃穆。

  在唐山人的眼中,纪念墙更像是一座集体墓碑。在2008年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开园建成开放之前,每逢清明、7月28日和寒衣节,烧纸祭祀的人就遍布于大街小巷,颇为壮观。

  对于很多唐山人来说,不知道震亡的亲人究竟长眠何处,而纪念墙恰好承载了这种哀思,又像一种淡淡的安抚,疗慰着时空那头的伤痕。

  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李军介绍,每到上述节日,公园就会来大批祭祀的市民,人虽不如超市客流那般密集,但停车场却总能停满。纪念墙墙根的鲜花也堆放成摞。偶尔也有市民难掩哀思在园内点蜡烧纸,而工作人员建议他们在园区官网进行更为环保的网络祭祀。

  就在“深读”(微信ID:shenduzhongguo)探访的6月中旬,已有一些市民陆续前往纪念墙祭奠。其中既有白发苍苍、弓背拄拐的老人,也有手捧鲜花的中年人。他们扬着头在墙体上搜

  寻着自家亲人的名字,找到后再将鲜花默默放于墙根之下。而在墙体上,也有部分市民用透明胶布将整束鲜花贴在无字的空处,也有后人,将写给父母的小诗纸片贴在墙上。

  抗 震 纪 念 碑

  而位于唐山市新华东道的抗震纪念碑,则是唐山人内心的另一座丰碑。

  纪念碑建于震后十年,由4根独立的、直指苍穹的混凝土碑柱组成,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着人定胜天。

  碑柱四周,是8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讲述着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迹。这里俨然是唐山的地标。

  地震四十周年前的一个傍晚,孩子们依旧在碑下追逐,老人们依旧坐在石阶上乘凉,饭后消遣的人们往来不绝,落日把高悬于半空、写着的“唐山抗震纪念碑”的不锈钢匾额打成金色,初上的华灯逐渐在这座城市亮起。

  一切正如所注解的碑文所写:“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以告慰震亡亲人,旌表献身英烈,鼓舞当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孙。”

  来源:深读 

责任编辑:张小雅

相关阅读

咪蒙为什么忽然爱国?

相比《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所表达的观点,我更感兴趣的是,咪蒙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正如相比咪蒙“永远爱国”,我更感兴趣的是,她为什么忽然爱国。

有强烈的内心冲动,值得庆幸

庆幸我的内心冲动比较强烈,虽然并无太多后天因素。

两个“铁娘子” 各有各的好

因为半数选民选择了脱欧,英国首相卡梅伦不得不“赔偿”了自己首相职位。现在的焦点便是谁可以接替卡梅伦?

难民为主的小岛上如何讲人权

在任何社会中,‘保障人权’都不是一句空话,也不仅仅是道德伦理的问题,这实际上意味着要安排一整套制度,并且要有强大的预算来支持。

  • 张北根:为何遭恐袭的总是法国?
  • 异地偷倒垃圾为何还在疯狂上演
  • 传奇未完:张爱玲遗物有哪些值得关注
  • 毕飞宇如何解读鲁迅先生的《故乡》
  • 《陆垚知马俐》:岁月知人心
  • 两个人的感情需要怎样的技术维系?
  • 金山小镇:小兴安岭深处的桃源乐土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