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01日16:14 中国新闻网

分享
    图为重庆一陵园为逝者举行祭祀仪式。 钟旖 摄

  中新网重庆4月1日电 题:清明祭扫新风里的“加减法”

  中新网记者 钟旖

  86岁的徐精生老人1日花费三十元人民币买了一捧菊花用以祭祀故人。他沿着重庆九龙陵园阶梯拾级而上告诉记者,“现在扫墓不放烟花爆竹,就用鲜花制造仪式感。”

  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将至。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上坟、烧纸、填土、焚香等都是祭祀先人的重要方式。记者近日走访重庆多个祭扫点看到,随着时代进步,中国官方倡导的文明追思已渐渐获得民众认同并普及开来,传统的清明祭扫也做起了“加减法”渐吹新风。

图为市民挑选鲜花为祭扫做准备。 钟旖 摄

  提起早年祭扫往事,徐精生想起“陵园里鞭炮震耳,漫天烟灰”的场景,“半天的时间,衣服上沾了厚厚一层香灰屑。”徐老说,“文明祭祀要倡导环保理念,禁放烟花爆竹既可清洁卫生,又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全家人都非常支持。”

  网上祭扫大家已耳熟能详,社交平台蓬勃发展也为祭扫增添新意。“今年我们推行通过扫微信二维码,为逝者免费点歌,表达哀思。”重庆九龙陵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当下使用微信的市民越来越多,在音乐祭祀板块,该陵园收起了这几年用来登记点歌的纸和笔,改换成了一个简单的二维码标示,“市民只要扫一扫,在网页上写明墓位编号、歌曲或想说的话,陵园内的广播便会播放”。该工作人员称,一上午时间,已有数十位市民主动咨询。

  当下,节地生态葬也已成为一种趋势。“我的父亲认为人来自于大自然,理应回归自然,这也是生命的延续。”顶着烈日,重庆市民欧晓琴是与丈夫一道,用花葬为父亲送行。“在为父亲挑选墓地时,我们特意选择了可降解的入葬方式。”欧晓琴表示,花葬的方式节省土地,不仅环保,也避免了铺张浪费。

  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党支部书记杨艳梅透露,官方推行生态安葬以来,其所辖陵园内的节地生态墓位已使用了8100余个,占总数的96%,“包含壁葬、树葬、草坪葬、花葬、花坛葬等多种形式。”

  记者了解到,为倡导文明祭扫,近几年,该市多家殡仪馆还开放了“纸钱换鲜花”服务。杨艳梅说,从几年前整个清明期间换几百枝到去年每天要换近2000枝,“明显感觉到,市民的文明环保意识逐年在提升。”

  谈及清明祭扫的新风气,欧晓琴夫妇认为,随着社会互联网+发展、科技进步,未来祭扫形式在去除“繁文缛节”的同时,将更加便利化。但“增添新意不能乱了传统”,比如引起社会热议的清明代祭,两位“80后”表示不能接受。

  重庆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清明节期间,当地将通过组织家庭祭祀、网上祭祀、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方式,倡导、引导民众绿色、低碳、环保追思。

  文明祭祀新风劲吹,紧跟社会热点的祭扫新形式也受到市民追捧。记者走访看到,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借《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推出了诗词祭扫活动,市民除了可领取写有“清明”相关古诗词的丝带做祭扫装饰,还可领取《清明诗词祭本》,向逝者投递清明诗词卡片寄托哀思。市民盛嘉航告诉记者,尽管随着社会进步,祭扫仪式在不断简化,但“对故去亲人的思念有增无减,不会改变。”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新一轮调控将把中国房地产市场带向哪
  • 为什么新闻“反转”这么流行?
  • 《天龙八部》虚竹如何完成非凡任务的
  • 刘梦溪:什么样的国学才有生命力
  • 很多人钟爱这部三级片,完全因为哥哥
  • 最好的婚姻,其实就这只有这三个字
  • 世界第三大赏樱地鼋头,美女翩然若仙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