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
在英国举办的一场,
“国际翻糖蛋糕大赛”上,
一件叫做《醉卧忘忧境》的中国作品,
一出场就引来所有人惊呼:
“wow,amazing!”
蛋糕美人的神态,极其逼真:
眸若清泉,眼似秋水,
朱唇皓齿,嘴角微扬,
笑意盈盈,含情脉脉,
妩媚到了骨子里!
最惊艳的是美人罗衫,
每一处皱褶都极尽自然,
甚至能看到布料的纹路肌理。
如果不说,
谁都不会相信,这是用糖面做的。
就连身旁那些,
很容易被人忽视的背景与细节,
都匠心独运,看起来与实物无异。
这样一个惊艳世人的蛋糕,
获奖之路却一波三折。
因为湖水部分使用了质地较硬的拉糖,
导致切割不开,
所以被判定“不符合参赛要求”。
然而,因为作品太过完美,
老外们破格给它换了一个参赛组,
几经波折给它争取了一个铜牌。
你可能想不到,
这样鬼斧神工的作品,
竟出自中国一个80后男孩周毅之手。
他在此次国际翻糖蛋糕大赛中,
获得了3金2铜的战绩,
并成为迄今为止,
第一个获得如此多金奖的中国人!
周毅,10年前,20出头的他
还是个默默无闻的面塑小徒,
从没想过自己能在国际擂台上一显身手。
但这个眉眼带笑的80后愣小伙儿,
看起来文文弱弱,
却是一个十足较真的人。
周毅较真儿,
应该是随了自己的名字,
当年学习面塑,一连好几年夙兴夜寐。
每天只用一碗白水面果腹,
为的是磨砺自己,
将身心与面塑合一。
一次西点比赛,
周毅见识到了国外的拉糖技术,
他瞬间像发现了新大陆,
开始自学拉糖。
因为有面塑的底子,
周毅学起拉糖轻车熟路,
很快就有了拿得出手的作品。
还不惜远渡重洋,
向世界第一糖王讨教。
6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
周毅发现了一种叫做翻糖蛋糕的技法。
翻糖做出来的花瓣,
竟然能与真花媲美,还易于保存。
周毅作品
已经在食品雕刻界,
颇负盛名的周毅,
看罢翻糖作品,
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务,学习起来。
刚开始,
他对材料不适应,
就拿芋头练手。
练着练着,平常不起眼的芋头,
竟在他手中,变成了无价瑰宝。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芋头作品织女
翻糖是新兴事物,
易于传播,前景好。
可面塑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
即便现在市场惨淡,
但上百年文化沉淀,
儿时街口面人儿的趣味,
是几代人的记忆,不能说丢就丢。
怎么办呢?要不试试两两相融,
将面塑融入翻糖,至少还能传承。
想到这儿,
周毅开始尝试做面塑的法子,来鼓捣翻糖。
他用铁丝盘出支架,
将一些翻糖固定在支架上,细细雕琢。
只用三三两两工具,
一双巧手来去如飞,
不一会儿功夫,
一个美人初具雏形。
美丽的酮体,
最终要包裹上华丽的衣裳。
蛋糕上那柔软的“布料”,
每一处皱褶都要精耕细作,力求真实。
因为执着于细节,一个这样的美人,
往往要殚精竭虑3—4天时间,
才能算是完成。
返工更是家常便饭,
获奖作品《醉卧忘忧境》,
就重做过好几遍。
每每人偶做出来,
视觉上的协调,
往往不能事先预估。
有时候,一点微小的不协调,
就要全盘重来。
光是几根手指,
周毅从修改粘合,
到干脆重来,
就足足做了7、8遍。
手部制作
全部完成,
整整一个星期,
每天只睡3小时。
正是这股子较真儿的劲头,
才使周毅的作品在国际上艳惊四座,
让外国评审宁可破例,也要给他颁奖。
金奖作品《武则天》
也正是他的较真儿,
才有了中国第一个
获得国际蛋糕大赛多个冠军的“糖王”。
他的技艺,
使面塑师自叹不如,
也使翻糖师望尘莫及。
头饰细节
《武则天》中的宫灯,是用吹糖人的方法制作
但是掌声背后,
难免也有质疑。
有人说:
这些不都是用来吃的的吗?
做得再好,有什么意义?
这位粉丝说得对:
一团棉布绑在身上也能遮羞,
为什么还要挑衣服?
如果只是为了遮羞,一片树叶兽皮足矣;
如果只是为了果腹,一碗菜羹肉糜足矣。
我们绞尽脑汁,做衣服,做美食,
让一切看起来体面些,
无非不是因为爱美,是人的天性;
而创造,是人的本能。
面对质疑或掌声,
周毅表现淡定,他说:
“技术之路,没有终点”。
而他要做的,
不过是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来源:艺非凡(efi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