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动物增新蛇种:取名赵氏后棱蛇纪念赵尔宓院士

爬行动物增新蛇种:取名赵氏后棱蛇纪念赵尔宓院士
2017年12月13日 21:13 澎湃新闻

  原标题:爬行动物增一新蛇种:取名“赵氏后棱蛇”纪念赵尔宓院士贡献

赵氏后棱蛇 Opisthotropis zhaoermii Ren, Wang, Jiang, Guo, Li, 2007 本文图均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网站 图  赵氏后棱蛇 Opisthotropis zhaoermii Ren, Wang, Jiang, Guo, Li, 2007 本文图均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网站 图

  爬行动物又增加一新蛇种!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李家堂研究员课题组在湖南省古丈县发现一新蛇种,以中国著名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院士的名字命名:赵氏后棱蛇,以纪念赵尔宓先生对中国及世界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包括他对后棱蛇属分类做出的卓越贡献。

  该论文于2017年9月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学研究》(Zoological Research)上。湖南古丈县目前为该物种仅知的模式产地。

  后棱蛇属的蛇一般都无毒,体型中小型,栖息于山涧溪流环境中,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广泛区域。它们绝大多数行踪隐秘,而且是夜行性,资料匮乏,研究有限。

赵氏后棱蛇Opisthotropis zhaoermii 正模CIB109999(图A、图B,雌性成体)与副模CIB109998(图C、图D,雄性成体)生活时照片。  赵氏后棱蛇Opisthotropis zhaoermii 正模CIB109999(图A、图B,雌性成体)与副模CIB109998(图C、图D,雄性成体)生活时照片。

  1999年,赵尔宓首次发现并描述了莽山后棱蛇。

  2016年12月24日,赵尔宓因患病医治无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7岁。

  李家堂研究员课题组在采集了该蛇类标本后,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和线粒体DNA检测。他们发现,赵氏后棱蛇体型较大,而且粗壮;体长514–586毫米;通身背鳞17行,腹鳞147–152枚,尾下鳞54–62枚;无眶前鳞,颊鳞延长而入眶;上唇鳞8–9枚,第五枚与第六枚入眶;上颌齿等大,28–30枚;身体有黑黄相间的纵纹,头背有边缘赭色的不规则黄色线纹;腹部浅黄色,外侧有不对称点斑。

  在遗传和形态上,它与莽山后棱蛇和山溪后棱蛇最为接近。

  研究人员表示,赵氏后棱蛇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长江水系还有隐存的多样性。分布中国的后棱蛇属物种数目因此增加至13个。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东南亚中心项目、先导专项、青促会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委等项目的支持。

责任编辑:张玉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