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澎湃:网络募捐 比爆款更重要的是规范公益伦理

澎湃:网络募捐 比爆款更重要的是规范公益伦理
2017年12月25日 13:19 澎湃新闻

  原标题:马上评|网络募捐,比“爆款”更重要的是规范公益伦理

  点击进入专题

  这两日,“同一天出生的你”爱心捐款活动在朋友圈刷屏,鼓励网友向和自己同一天生日的山区小朋友捐款一元,引爆了公众捐款热情,短短一天就获捐款250余万元。

  但很快,该活动被指存在多处可疑之处:在其H5页面上,同一个孩子有两个化名及生日,且出现“2009年2月29日”这样并不存在的出生日期。另外,直接用孩子的照片公开募集是否合适,这些孩子如何被筛选出来等也成为热议话题。据澎湃新闻报道,12月24日,深圳市民政局已介入调查“同一天生日”网络募捐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该捐款活动由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联合平台“分贝筹”发起。而前者也是今年8月底被刷屏的“一元购画”公益募捐活动的发起者之一。该次活动同样引发一定的争议。 

  面对质疑,“分贝筹”回应称,是因为活动尚在测试阶段,被工作人员发到朋友圈后传播开来,才出现了信息错误和界面不稳定的情况。这样的“技术性失误”理由,或许能解决基础层面的质疑,但从“一元购画”到“同一天出生”,这样有明显营销意味的“公益爆款”项目正在悄悄改变目前中国公益领域的规则。类似这类由商业资本力量主导的公益活动,所涉及的问题不仅局限于欺骗或是诈捐,在更深层面上,它挑战的是公益伦理和公益价值观。

  以此次“同一天出生”项目为例,公布大量受捐儿童照片的做法,引发了对侵犯肖像权的质疑,有人甚至认为这是“用儿童的照片进行乞讨式筹款”。发起者起码的隐私保护意识何在?事实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公益爆款”,本就是主办者精心策划的结果,而之所以能获得大规模成功,是因为其将商业营销逻辑直接植入了公益项目,将捐款人等同于消费者,以物化儿童的方式来消费贫穷。严格说来,这本身已经是对公益伦理的颠覆。

  与此同时,从实际的层面看,无论是“一元购画”还是“同一天”,最核心问题还是集中在“钱到底去了哪里?” 

  “同一天”项目表示,募捐款项最终将全部用于贫困孩子的资助。但作为一家私营企业,其成本由谁支付?过程由谁监管?此外,活动说明显示“所有受助孩子均来自国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既然已经有官方层面的介入,为什么仍需以商业资本力量作为第三方募捐?在今天,政企合作的公益项目是否具有合理的运营逻辑?这些问题都是“爆款公益”将募捐以营销操作遮蔽下亟待探讨的问题。

  “爆款公益”的出现模糊了商业资本和公共领域之间的界限。商业性公益组织的介入绝非简单凭借“爱心”的力量就能办好公益,但将营销逻辑植入公益运营,迎合公众消费偏好,商业资本能够轻易获得商业标准上的成功。但是,面对这支从伦理和价值观层面进行颠覆性改变的力量,中国公益界准备好了吗?

责任编辑:霍宇昂

公益伦理爆款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