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婆婆每天盯着我和宝宝看!”妈妈产生可怕念头,老公彻底吓坏!现在竟都在焦虑这个……

“婆婆每天盯着我和宝宝看!”妈妈产生可怕念头,老公彻底吓坏!现在竟都在焦虑这个……
2018年02月24日 13: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最近我一直在家坐月子,

婆婆因为中风行动不便天天盯着我和宝宝看,

我真的萌生了想掐死孩子的念头!”

无论喂奶睡觉 都在被婆婆“监视”!

春节前,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接诊了一位轻度产后抑郁的产妇。

她叫小丽,今年24岁,和老公都是外地人,住在临平。

坐月子期间,为了能让因中风而活动不便的婆婆看到孙子,产妇小丽强忍心理不适,被迫接受婆婆每天坐在床边看着她和宝宝。

无论喂奶、睡觉,小丽都在婆婆的视线内,她感觉一直被监视,但家里也没有可以说心里话的人。

老公每天6点多去上班,回到家也很晚,看到老公这么辛苦,小丽也不好说自己的事,说了感觉对婆婆不孝顺,便只好忍着。

竟想掐死孩子!医生:产妇系焦虑与抑郁!

小丽的情绪一直很沉闷。终于有一天,她脑海里萌生了掐死孩子的可怕想法,忍不住跟老乡说了。

这个情况被老公得知后,可急坏了,连忙让丈母娘帮忙照顾孩子,让姐姐照顾婆婆,也不让婆婆坐在小丽床边,每天不定时抱孙子去给婆婆看。

产妇小丽也与妈妈经常说说心里话,聊聊家常,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每天都会有身体抽动的情况发生,每半小时至2小时需要通过摔东西、握拳头来缓解、发泄情绪。

无奈中小丽来到医院就诊,经医院心理咨询师评估发现,小丽有轻度焦虑与抑郁情况,咨询师叮嘱家属,产妇需要更多的心理倾诉和家人的关爱,同时避免不良的诱因。

而对于二孩家庭而言,他们

“上有二老/四老(双独家庭),下有两小”

最新《二孩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

二孩家庭的母亲更是高焦虑状态!

“这种情况值得注意。去年发生了多起母亲伤害,甚至杀害孩子的事件,大多数事件的起因都是当事者承受的高压无处释放。” 

2月22日,一项连续三年进行的“2.22”全国二孩家庭网络调查在广州发布。调查发起方、母乳爱志愿服务队队长徐靓表示,发现二孩家庭尤其是母亲的高焦虑状态并予以纾缓,对于改善家庭关系、提升育儿友好度、净化舆论环境,有特殊的意义。

二孩带来最大的焦虑是……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育二孩的受访者中,

有75%表示自己的“焦虑指数”位于50分以下,也就是“虽然感到焦虑,但压力可控”。

25%的受访者表示“压力山大”。

6.1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极其焦虑,有过极端的念头。

本次调查显示,15%的受访者表示理想子女数量为3个或更多,77%的受访者表示是2个,7%表示是1个。

生育二孩后,回答“有职业规划、努力打拼中”的女性,只有37%。相比之下,却有63%的二孩母亲表示,对职业发展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感到迷茫、对未来无能为力。在受访者自己开出的缓解“二孩焦虑”的“药方”中,选择“自我成长”来克服焦虑,或者通过学习来克服焦虑的受访者,不足25%。

“养老焦虑”上升最快

调查显示,在众多的焦虑因素中,养老焦虑上升尤为明显。2016年,表示有养老压力的受访者仅为两成。2017年,回答有养老压力的受访者近三成。而在今年,表示有养老压力的受访者高达45.65%。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认为应辩证分析“养老压力增加”的问题。一方面,期望寿命增长,自己的长辈年龄增大,抚养长辈需要投入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医药费居高不下,抚养老人也要更多的经济,于是感到养老压力增大。另一方面,自己只有一个孩子时,养育孩子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投入相对较小,而自己有两个孩子时,养育孩子的投入相对较大,再去抚养老人就会感到压力增大了。

董玉整指出,二孩家庭面临着“上有二老/四老(双独家庭),下有两小”的局面,压力当然会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晚育趋势的发展,35岁以上的孕产妇越来越多。二孩家长既要操心父母的养老问题,也要为自己担忧越来越逼近的养老问题,“养老焦虑”加倍。

专家:化解焦虑需配套政策

2017年,中国新出生人口数和人口出生率双双下降,引发舆论对“再生一个”的热议。

董玉整认为,生育意愿下降与否取决于内外两方面因素。从外在因素看,经济条件、社会福利、环境支撑、家庭和社会关系、就业发展压力等,都会影响生育意愿。从内在因素看,社会发展使得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育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应对生育养育的时间精力都显得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不敢生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生育观念尤其是生育价值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自由发展、更加注重自我的价值实现、更加注重个体的品位生活,不再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不再将下一代当做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

董玉整呼吁,要化解“二孩养育焦虑”以及“养老焦虑”,政府需要“更加给力”,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有关生育费用减免、生育期各种福利保障、养育费用支持帮助、妇女儿童健康护理、家庭收入税费调节降低、住房补助、教育补助以及大力举办0-3岁托幼机构、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培养更多幼教和儿科医学人才、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生育文化氛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最后小编送上一张能化解焦虑的“药方”

↓↓↓

看到这张“药方”,

小编竟觉得无比赞同!

妈妈有焦虑与抑郁,

爸爸也肩扛压力山大!

无论如何

希望每一位父母,

都能被温柔以待

觉得对的请点个

来源:广州日报综合钱江晚报(qianjiangwanbao)记者 施雯 通讯员 许妍 张文霞,部分内容综合自半岛都市报(bandaobao)、新浪微博

部分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

宝宝产妇二孩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