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问题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说:“从供需平衡的角度,从市场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角度,从运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管理市场的角度,都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价位。” [详细]
由国务院组织住建部、统计部门等,搭建一个全国性网络楼盘交易平台,全国所有地市的所有楼盘都收列其中。从房产商拿地、楼盘规划开始,就在网上显示出来,接受公众监督。 楼盘完工后,所有套型户数等相关信息,都公示在该平台。同时,对每一套住房的交易也都公布出来,不仅房屋所在位置,连购房者本人的姓名等信息也都公开,根除虚假交易并有力遏制一人购买百套住房等炒房行为,更防止贪官污吏利用受贿等非法所得炒房的行为。
搭建透明交易平台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更真实和直观地得出房价趋势。道理很简单,根据房屋交易记录,可以设定程序,自动生成房价的变动情况。完全不用劳烦房产商自己申报房价,他们只需要安心盖好房子就行了。同时也不用劳烦统计部门去编房价造数据愚弄决策层和民众,可以裁减部分闲杂人员,节省行政开支。
交易是否透明,是决定信息的获取准确与否的关键。这既是正确认识房价高低的关键性问题,也是以何种决心和力度制定、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首要问题,而恰恰是在这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上,出现了严重脱离实际的失信于民的统计数据,这种统计数据掩盖了民众因高房价所承受的巨大痛苦,严重误导了决策者对高房价真实状况的认识。打造透明交易平台,一举多得,可以根治相关问题。 [详细]
对住房的定位是根本,是一切房地产问题的根源。不能把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应把住房政策定位于民生,定位于为民服务。把住房问题定位于民生,不仅不会制约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反,会大大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房价回归合理价位,民众可以节省出更多资金用于其它领域消费,将彻底解决中国内需不振的历史顽疾,这个问题一旦解决,不仅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再不需要通过血汗工厂,通过压低工人工资、牺牲环境为代价,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口商品,获取一点可怜的外汇。
从1998年到2009年,既得利益集团让民众为高房价多付出了10万亿元人民币。要把住房定位于民生,必须大力建造保障性住房,解决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同时,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采取政府出地民众出建筑成本的方式来解决(我国广大农村人均收入不足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却很好地解决了住房问题,就受益于此),鼓励居民自建房、合作建房,而对于富人,则继续由开发商提供商品房。住房供应结构大致应该如下划分:
低收入者,政府提供廉租房(大约20%);中等收入(偏下)者,政府提供廉价经济适用房(大约50%);中等收入(偏上)者,购买限价房(大约10%);高收入者,去市场购买商品房(大约20%)。中等收入者50%购买经济适用房,10%购买限价房,就能解决好夹心层的住房问题。 [详细]
地方政府与房产商的勾结,推动了房价的上涨。官员为什么要推高房价?是为了把高价卖地。地方政府为什么拼命卖地?因为十多年前的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等,只能通过卖地弥补财政缺口。在国家财力越来越充足的今天(近年来,每年的春节前一些部委突击花钱以避免今年的标准减少),已经有条件保障地方的财权,把地方政府与房地产的关系割断,从而,促使地方政府从房价推手转变为民生的推动者、落实者、完善者。
现在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志是GDP至上,地价越高、房价越高,污染越严重,民生越恶化,官员的政绩越醒目,越能获得升迁机会。这种现状,与民生、与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笔者认为,应该逐渐升级民选官员的范围,从村一级逐渐向乡、县试点,赋予民众选举权、监督权、问责权,促使官员必须对民生负责,彻底扭转官员只对上级负责的状况,使官员真正重视民生。
中央一再要求各级官员,关心民生疾苦,重视民生,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在当下,凡是能够真正为解决民生而努力的官员,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仆,在官员的任免等问题上,应该把民意列入其中,尤其是应该把民众对高房价、高医疗费、高教育费等等中所承受的痛苦,与干部自己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一旦确立起这样的制度,干部就会真正为民生着想,不仅高房价,其他相关问题,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逐渐得到解决。果如此,则是民生之幸,民众之幸,中国之幸!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