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4日,2012年全国两会落幕。在两会上备受关注的“改革”、“刑诉法修正案”、“国民经济”和“民生”等内容,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今年是本届代表、委员任职最后一年,社会进步需要包括代表委员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的推动,哪怕仅是一小步。
    会议落幕,但责任不应落幕。中国社会的发展,于政府,于代表委员,于每个中国人,皆任重而道远。

改革

    “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3年5年,而是要看20年,要看下世纪的前50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20年前,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叩响中国改革大门。
    20年后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字眼被提及近70次,改革分量可谓不轻。
    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向何处去?两会闭幕之际,我们搜集关注改革的声音、判断和共识。

关键词:改革与否

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但是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袁绪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改革充满风险,但若与不改革相比,后者的风险更大,两害相权取其轻。
党国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改革的第一个共识就是要“真改”,第二个共识是要渐进地改,改革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解决自由、平等、民主、稳定的问题。

关键词:改革阻力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每个地方政府都有地方利益,每个部门都有部门利益,决策时很难听到客观中立的声音。
胡德平(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按潜规则办事已成改革重大阻力,“顶层设计”被一些部门和企业揽走,使最高决策部门无作为,“顶层设计”改革乱象必须予以纠正。
朱小丹(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阻力主要来自多年高速增长形成的既有利益集团。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上,最大的阻力来自政府内部,来自内部那些与科学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行政权力配属格局,和逐步固化的部门权利利益格局。

关键词:改革路径

厉以宁(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 “现在的改革和20年前邓小平南巡讲话时的形势不一样了。今天讨论的是怎样把改革的工作继续做下去。我们不能再靠“摸着石头过河”了,因为“水深了”已经摸不着“石头”了,我们需要的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高尚全(原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央应该有勇气破除既得利益。我赞成设立一个超越部门利益的改革协调机构。
王一新(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改革需要有系统的顶层制度设计,需要有超脱于党政权力之外部门来制定;但基层干部一味等待顶层设计,可能错失改革良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敢闯敢试。
汪洋(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书记):现在改革面临主要问题是利益格局影响,解决利益格局影响改革首先要从执政党和政府头上开始。

关键词:改革突破

朱小丹(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我个人理解最关键的改革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广东选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打破这种已不合时宜的格局。改变过去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必须管的又没管好的现象,让政府的职能归位
胡德平(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当前改革的突破口,应自土地始,改革必须首先维护农民利益。农村一切建设用地,都应和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希望我们公有制所有者都归位,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本。
汪洋(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书记):(谈政治体制改革)目前政府放权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会触及现有法律法规,他希望能得到更高层面的支持,如果法律有障碍,我们一起去上访。
厉以宁(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现在的改革和30多年前有所不同,需要改革的决策者具备战略眼光,不能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要将整个战略布局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