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全国土地调查如何突破地方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01:46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冯海宁

  7月1日起,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开始。这次土地调查的意义不用赘述,值得注意的是,调查虽然没有开始,但相关准备工作却不容乐观,势必会影响到这次土地调查的效率和质量。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贠小苏日前就批评一些地方对二次调查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统一,重视程度不够,个别省至今还没有成立机构,不少省的市县两级也没有成立相关机构。在地方经费保障问题上,一些地方还在等待观望,态度不主动积极。(《第一财经日报》6月22日)

  土地分配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涉及土地的相关数据也在地方政府手里,地方政府无疑是土地数据的第一知情人。如果地方政府不重视,甚至设置障碍、虚报瞒报土地数据,不但不利于调查工作,其危害性甚至更大。不但影响到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将影响到国家的

宏观调控和一系列决策。所以,在土地调查之前或调查刚开始,国土资源部有必要拿出雷霆手段,破解地方政府的应对招数,以还原土地真相。

  其实,地方政府的消极对抗应该在意料之中。在国家动用行政、卫星等手段积极干预土地违法事件的同时,近年来土地违法案件不但没有降低,还愈演愈烈。报道显示,2006年全国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31077件,涉及土地面积近10万公顷,其中耕地4.3万公顷,分别比上年上升17.3%、76.7%和67.6%。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

房地产和园区开发热中,“土地财政”一词几乎可以概括所有地方政府对抗土地政策的动因。根据一项专业调研,在很多地方,土地收入已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土地直接税收及由此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出让金净收入,又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地方政府如果通过合理渠道批用土地,土地收益用之于民还能说过去,遗憾的是,相当数量的土地收益成了某些小集体和个人的“小金库”,成为一些地方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和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资金。去年6月,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披露,2003年至2005年6月,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6个省市所属87个开发区中,有60个违规低价出让土地7873万平方米,少收土地出让金55.65亿元。可以说,这55.65亿元都基本变相进了某些官员和其倾心扶持的少数“老板”的口袋。

  正如专家所言,地方政府回避土地调查有两个原因:一是违法用地比较多,实际耕地比原来少,为此地方不敢报;二是有地方实际拥有的耕地比上报的耕地要多,但是多也不拿出来,作为地方“小金库”。前一个原因是怕露底,后一个原因是有预谋。

  基于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注定要经历很多波折。能否让调查结果接近于真实,能否突围地方政府设置的层层障碍,不但考验着国土主管部门的勇气和智慧,更考验着土地调查人员在面对地方政府诱惑时的意志。而且,面对复杂的现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组织部门应该丰富调查手段,在通过官方途径获取信息的同时,更要开通多种互动渠道,透明调查过程,让民众和媒体充分参与进来。只有阳光多一点,黑暗才会少一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