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一国两制的精神是自我妥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4日09:28 南方都市报

  香港回归中国十年,人们都在谈论“一国两制”。笔者在此无意对香港回归后的现实作出评价,而是试图超越香港的历史与现状,从“一国两制”构想的背后,挖掘出对当代中国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

  我们必须首先承认,“一国两制”是为香港、澳门量身定做的模式,对中国内地任何一个地区都没有实用价值。但是,透过表面去探究本质,循着结果去追溯根源,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隐性价值,那就是中国当时的决策者在某些原则上自我妥协的智慧和勇气。实际上,自我妥协的精神,就是“一国两制”构想的精髓。因为愿意和敢于自我妥协,所以中国政府才能在香港问题上摆脱种种脱离实际、不符现实的原则和教条,继而使整套政治思维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最后才有所建树。

  一国之内存在两个实体,收回主权却得不到治权,国家最高管理者对本国某地之事不能干预,更不能随心所欲,反而还要处处谨言慎行,丝毫不得逾矩。这些事实现在看来早已变成理所当然,但在政治禁忌无处不在、极“左”思想或集权思维根深蒂固的历史背景下,都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受到某些“原则”的束缚、某些思维的禁锢之外,中国当时的决策者在规划香港前途时,还面对着特殊的民族心理所构成的巨大障碍。

  香港问题是历史留下的伤疤,其高度敏感性不言而喻。由于与香港有关的事务都始终与民族耻辱、民族自豪、自大和自卑心理交织在一起,因此,一不小心,人们就可能误入“雷区”,甚至被怀疑有“卖国”之嫌。

  事实上,直到今天,只要决策者或者有识之士们基于现实和长远利益的考虑,试图对某些无关痛痒的原则进行灵活变通,或暂时搁置或适当淡化,结果都有可能获罪于天下,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就有可能纷至沓来。

  因此,“一国两制”的最可贵之处,不在于这种构想的高瞻远瞩,而在于这种模式确立之前,中国的决策者愿意正视和接受现实,敢于放弃自己曾经死死坚守的某些原则,敢于打破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条条框框,敢于有所放弃,自己对自己作出妥协。

  凡是没有自信、没有方向感、对未来没有任何预见的人,往往都甘愿自缚于某些背离现实的所谓原则,并且利用形形色色的教条来自我辩护和自我保护。环顾当下中国,这类现象不胜枚举。(原载6月23日《联合早报》,作者杜平,本报有删节)

  (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