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肉价补贴机制岂能把农民排除在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01:33 红网

  作者:吴睿鸫

  目前各地民政部门正在认真分析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当地低保家庭产生的影响,并因地制宜采取应对措施,确保低保家庭生活水平不因副食品价格上涨而降低。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救助预案制度,实施城镇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制度,适当提高城镇低保标准。(《人民日报》6月24日)

  民政部基于目前副食品物价上涨的客观现实,旨在建立一套公共补贴机制,这其中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建立价格变动应建立价格变动应急救助预案制度;二是实施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制度;三是适当提高城镇低保标准。这种公共财政补贴制度设计,无疑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起到了“兜底”作用。

  不过,联想到前一段时间国务院下发的红头文件——《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努力调控猪肉市场,建立补贴资金,解决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民生问题(新华网6月18日)。笔者发现了有一个共性,这些公共补贴的范畴,只是针对城镇低保家庭,也包括经济上比较困难的大学生。而把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排除在公共补贴的范围之外。

  从现实来讲,农民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为中国

城市建设的农民工;二是以种植、养殖等为主的地道农民。这些年来,虽然,国家采取诸如免农业税和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举措,但是由于农业有其先天的脆弱性,农民增收的渠道相对单一化,以及农产品在销售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农民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钱。当农民在遭遇粮油副食品物价上涨时,他们所承受的困难和压力并不比城镇弱势群体小,甚至其生存困境远远超过城市低收入家庭。所以,即便在农村,养猪的农民吃不起猪肉的现象,也并非稀奇。此外,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工,更是面临失业和收入不稳定境遇,即使有一份比较体面且能糊口一份工作,在遭遇物价波动时,也会对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当然,国家建立的公共补贴机制,是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然而,十多年来,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公共服务,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似乎总是把农民排除在外。即便把农村农民纳入政策受惠范围,也总是按是“先城镇后农村”的梯次推进方式。就在这种梯次推进方式下,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无一不远远落伍于城市,手中无钱且肩扛重负的“乡下人”怎能不被城镇甩出数年之远?

  因此,在公共贴机制建设上,我们应建立起以公平为核心价值的保障体系,不仅要把城镇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纳入公共补贴范畴,更应给外来农民工和农业人口,给予各种渠道和形式的补贴,以尽早建立城市一体化的公共补贴机制。稿源:红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