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赵有为:艺术教育应摘掉功利眼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09:46 民主与法制时报
□赵有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为人父母者的殷切期望,于是,也就有了周末穿梭于绘画、钢琴、古筝、歌唱等各类学习班之间的娇小身影。 在明星财富效应、选秀成名泛滥的当下,走艺术道路成了人们眼中的一条捷径,一条直达鲜花、掌声和财富的捷径。影视作品、选秀节目中孩子的身影也逐渐多了起来,一些有艺术天分的孩子也开始频繁参加各种商业性演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父母们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类艺术学习班,除了望子成龙的拳拳之心外,更多的则是带上了功利的有色眼镜。因为有艺术特长,不仅可以择校,高考文化课分数线低,而且还有机会出名。 6月1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明确指出,坚决反对中小学艺术活动“成人化”、校园文化“庸俗化”等不良倾向,严禁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考级。并再次声明:各类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等级不得作为学生升学、奖励的依据。 此举对日益功利化的艺术教育而言,无疑于当头棒喝。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陶冶学生情操、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艺术教育的这些作用已经越来越淡薄,艺术教育本身也越来越被异化为一种另类的教育形式,甚至呈现出“成人化”、“庸俗化”的倾向。在一些家长的眼中,艺术教育也俨然成了培养小明星的捷径。 是艺术本身,还是功利诱惑,令家长们不遗余力地让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孩子在周末背起小提琴或者画架去参加学习班?从那些热衷于拉着自己的儿女参加各类电视表演节目和选秀节目的家长们来看,我们不难得出答案,功利诱惑已经成了让孩子参加各类艺术学习班风潮的现实动因。 笔者认识一位乡村的母亲,她4周岁的儿子活泼灵动,聪慧善言。周围的亲友都说将来肯定是个“小童星”,这位母亲也认同这种判断,于是就送儿子去市里的少年文化宫学习。花了不菲的费用,但几个月下来,原先活泼好动的孩子却变得少言寡语,失去了原本天籁般的笑声。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他们的世界,在他们纯真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对于艺术,只能培养兴趣,不能过早地把成人思维中想当然的认识强加在他们身上,否则会适得其反。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孩子也有选择的权利。 目前,电视荧屏上的各类选秀节目呈现给世人的是越来越功利化的艺术。在很多人的眼中,艺术被简单地解读为:学艺术,成明星,赚大钱。艺术就这样快捷地通过“明星”这一符号与金钱相对接。但岂不知,“明星”并不等于“艺术”,明星是多种社会因素造就的产物。学艺术并不必然产生明星,艺术也不是生产明星的唯一原料。 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是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的,不是获取金钱的手段,也从来不是致富的途径。 “学艺术,成明星,赚大钱”,是那些怀着功利心的人透过功利眼镜所看到的结果,而不是艺术的本来面貌。在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要摘掉功利眼镜首先要剔除功利之心。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