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杰:收入差距不应成为保护主义的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10:51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

  刚刚过去的欧盟峰会上,法国总统萨科齐成功说服了欧盟轮任主席默克尔,把欧盟在经济政策上的一贯立场“支持自由与不受干预的竞争”在新欧宪的草拟本中去掉,理由是欧盟不能太“盎格鲁-萨克逊”(指代英美式自由市场主义)。从目前的形势看来,这一举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仍引起了不少恐慌,认为欧盟有走向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

  应该指出,有关修订反映了发达国家公众对全球化的恐慌。尽管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全球化仍是利大于弊,但是近年来各种民调均显示,发达国家公众倾向于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归咎于全球化。对此,总部设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近日出版的年度《就业展望报告》(OECD Employment Outlook 2007)以翔实的数据作了相当客观的分析。

  开放贸易和投资的政策一直是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增长和消灭贫穷的重要力量。例如,在OECD国家当中,贸易开放度(Trade Openness,又称外贸依存度,指进出口总值占GDP的比例)每增加10%便能带动人均收入上升4%。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更是它们能成功灭贫的重要原因。目前,“金砖四国”的劳动人口已占全球劳力市场的45%,远高于包括美日欧等在内的OECD所占的约20%。在过去的15年间,俄国的贸易开放度上升了超过50%,中国翻了一番,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国,而巴西和印度甚至多于一倍。在2000到2005这五年间,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使“金砖四国”平均每年创造2200万个新职位。

  发达国家有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职位,来自发达国家的工序外流(Offshoring),受损的是因此失业的本国低技术工人。受到指责的首先是中国的制造业,近两年则是印度的电话客户服务中心(印度人能讲流利的英文)。按此逻辑,越是门户大开的国家,失业率应该越严重。然而,OECD的报告却指出,事实恰恰相反。过去十年,大多数OECD成员国的失业率下降。不但贸易开放度与失业率并无系统性的关联,而且就业率最高的北欧国家和瑞典,均为开放度相当高的经济体。对于工序外流的争论,报告认为,这符合比较优势理论,虽然一些工序外流使本国职位减少,但国际分工使生产力上升,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的

竞争力,又可创造出新的更高薪水的职位,问题的关键是相关的就业政策能否协助本国劳工顺利转型。

  因此,全球化并没有真的在发达国家造成失业,其主要影响是劳工市场的两极化,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报告指出,在过去十年,在有数据的19个0ECD会员国中有16个的收入差距扩大。此外,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也从1980年开始不断下跌,欧盟15个富国跌至13%,美国跌到7%,这意味着工资水平没有跟随生产力的提高而上升,工人并未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OECD虽然比较罕有地指出全球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同意发达国家的制造产业工人是主要受害者,但仍然肯定开放贸易与投资的政策。报告在劳工保障、技术培训和失业金的发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最值得指出的是,OECD认为发达国家的政府应该“坦诚地与公众交待全球化问题”,不应回避全球化对劳工市场造成的冲击但也要承认它带来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应该制定政策去积极回应收入差距的问题,而不是去制造一些“毫无根据的恐慌和不现实的期望”。对于接连取得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的胜利的萨科齐,OECD报告的忠告很明确:面对全球化,法国或者欧盟所需要的是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不是贸易保护主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