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审计报告能否让预算制度硬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08:10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6月27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这次审计报告开列了一个长长的违法违规清单,不过,与去年隐去相关部门的名称不同,今年再次进行了点名,数十个中央部门被暴露在舆论的聚光灯下。环保总局、烟草局、民航总局3个部门多报多领财政资金8489.2万元;南水北调办、海关总署等3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等8.59亿元;卫生部、国家信息中心等12个部门存在违规收费或未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问题,涉及金额1.85亿元……这一系列数字依然揪心。在每年都审计每年都查处的压力之下,还有这么多部门顶风而上,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屡次挑战公众容忍的底线。人们期待,对这些违规违法行为,必须问责,给公众一个彻底的交代。

  

审计只是事后监督,损失已定,怎样追究都难以弥补,上策者,从源头做好预防才能彻底改变。而审计部门对此也了然于胸,每年的审计报告结尾处,
审计署
都会提出整改意见,在所知的2004年、2005年、2006年的审计报告中,“预算改革”一次次被强调。

  2004年审计报告的表述是“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2005年是“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增强预算的刚性约束”,2006年则是“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增强预算约束力”。

  “科学、刚性、约束力”,审计署年复一年,锲而不舍地表达着对于“预算改革”的期待。

  李金华今年更是提到,“有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的还反复出现,除了一些部门、单位遵纪守法意识和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外,也反映出行政管理体制尤其是财税体制上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的确,一些公权部门之所以能随意侵占、挪用公款,挥霍纳税人的血汗,说到底,还是预算制度的软弱造成的。这才是根本问题,抓紧了“预算”,才能扼住某些行政机关恣意妄为之手。中国目前的预算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包括:预算粗糙、模糊,没有细化到具体的项目和责任人;庞大的预算外收入游离于预算法的制约,没有形成一个覆盖政府所有收支的、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人大机关对预算审查批准和执行监督没能发挥主导;预算制度缺乏透明度,公众难以进行监督。

  “预算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然而,改革推进的步伐却蹒跚缓慢,正因如此,造成了大量灰色资金的出现,行政成本居高难下,这样的现实迫使审计监督孤独地冲锋在最前线。

  可见,“预算改革”提速实在是不容拖延,我们需要让预算制度“硬”起来,让人大监督和公民监督强大起来,减轻审计官员们的压力,他们现在太累了,公众的殷切期望实在是他们不堪承受之重,其实,以他们的职责,主要应该做绩效审计等更高层次的工作,而不是现在这样低水平的、翻来覆去地查账。

  不过在预算制度完善之前,审计部门的工作力度仍然需要加强。李金华在报告中提到,24个上年度接受过审计的部门,本次审计发现问题金额下降了53%,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审计和监督的力量。人们期待年复一年的审计结果能不断向好的方向变化,这样,公众才不会对审计清单产生“视觉疲劳”,才能不断增强信心和希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