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杨耕身:对审计风暴我们还不能麻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02:41 新京报
作者:杨耕身(湖南媒体从业者) 如果所有人都像鸵鸟一样将头埋进麻木的沙子里,李金华们的努力就会在坚持中走向湮灭与虚幻。有作为的审计署,可谓制度设计之善。有并不麻木的民意的吁求与参与,却是制度改良的动力与根本。 又一张审计清单提交到公众面前,同时,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还表示,住房公积金未让低收入者得到实惠,一些中央部门所属单位靠收费生存,等等。 一张接一张审计清单所揭示的一个现实是,一些国家部委的违规以及问题资金,依然较大面积存在。这也预示着,这些审计清单也还没到收尾的时候。 有谁能够掂得起这一纸清单之重?又如何用这一纸清单来平息审计带来的沉重?在一张又一张审计清单的叠加中凸显出来的问题,既是体制之重,也是民生之重,同样也是发展之重。 在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它。这也许不是必须的承担,但必须成为不可回避的责任。 是的,我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对背上的沉重选择遗忘,希望所有人都保持一种现实的痛感。这实在是因为,面对被厚望的审计风暴,已经有人开始显出麻木与漠然的一面来。 也就像有论者所说的,对此番审计风暴,“明显可以感觉到收获的掌声越来越稀少,一股或曰审美疲劳或曰审丑疲劳的情绪弥漫于公众中间”。麻木固然来自于对“审计署打雷,谁来降雨?”持续拷问之后的迷茫,但我仍想提醒的是,愈是如此,我们愈不能麻木。 我们还不能麻木,因为它仍需要我们的关注与响应。哪怕一纸审计清单的意义,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一个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显得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开始像鸵鸟一样将头埋进麻木的沙子里,那么李金华们的努力就会在坚持中走向湮灭与虚幻,那些以公共财政自肥的部门也可能会在羞耻感的丧失中走向失控,一个符合民意的完善的制度架构仍可能一再延后实现。 我们可以呼唤审计之后的问责,可在制度设计中,问责本来不是审计部门所能承担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到许多年之后,重新回过去来看待这些年以来,审计部门的坚韧。这会让我们看到,在那些迟钝而滞塞的地方,有像审计署这样依旧敏锐而犀利的机构;在那些无力与漏洞的所在,也依然有不少人在为进步而努力,包括李金华。它们执拗而倔强的姿势,足以凸起成为我们今天的信心,也足以表明今日中国行政体制改良之决心。 不能麻木,更因为民意不能选择离开一个时代的现场。 转型时期与渐进式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而在这其中,民意以及舆论的参与,正在形成巨大的正向推力。在公共财政构建与政府职能转变中,同样如此。以一次次的审计公告为例,因为我们的问责机制尚不足够完善,所以如果只有审计署的一纸清单,其实还不具备足够的推动力量。公众以及舆论的关注,能使它更有力量,才可能使制度、体制、法制在民意的推动之下趋近完善。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在最终,民意会成为真正的力量,会决定去留,会干预升迁,会影响决策,任何公共权力行使或行政机构都需要向民意来寻求其合法性与正当性。 有作为的审计署,可谓制度设计之善。有并不麻木的民意的吁求与参与,却是制度改良的动力与根本。我们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拥有善意的期许,拥有最终的期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