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新闻周刊:解放思想积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09:26 中国新闻周刊
整个社会今天正在逐渐形成共识: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中共中央总书记每年夏天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都是阐述未来执政纲领的一个重要机会。中共十七大将于今年秋季召开,外界对今年的这一讲话自然有更多期待。 在今年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在过去若干年,中国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各级政府也不断采取种种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随着整个改革发展的进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但相对于经济领域的变化,政治体制改革总体上相对滞后,这使得社会的发展总体上未臻平衡,也使经济增长的效果打了折扣。 胡锦涛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同样也面临着解放思想的问题。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回顾中国走过的发展道路,我们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还存在不足。80年代以来,私人经济的规模日益扩大。但近些年来,私人企业的发展似乎遇到制度瓶颈。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私人企业难以充分参与相关立法及决策过程。例子之一是:私人企业的发育,培育了一个以专业人士为主的中产群体,这个中产群体是商品房的购买主体,但关于房屋开发、产权保障、物业服务的法律、法规都远远不能满足其保障权利的要求。 同样,在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民土地的财产权也缺乏有效保障。正是由于普通民众权利缺乏充分保障,所以,经济增长的利益分配就严重不公。有些民众,比如城市拆迁群体及农村的“失地农民”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反而遭到了侵害。 一方面是我们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是不少中低收入群体感觉生活艰难。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尽管在迅速增加,但资金却大量被用于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比如近来媒体曝光的一些地方政府的豪华办公楼。中央政府的一些福利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也没有充分发挥预期的作用。所有这些,主要是因为财政民主程序还不够完备,民众或他们选出的代表无法控制预算过程。 总之,当前经济、社会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不少是直接或间接地源于政治体制的不适应:因为政府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约束,所以私人财产权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因为民主程序不够完备,所以在立法和决策过程中,各个阶层的诉求难以有效地、平衡地表达;由于财政民主程序不健全,所以即使政府有钱,也不能满足民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品的需求。 解决这些体制问题的惟一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整个社会今天正在逐渐形成共识: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从学者的辩论到民众的议论,从网络论坛的发言到媒体的评论,都可以清楚地听到、看到这种呼声。这是中国建设法治、民主制度的根本动力。 对于这种呼声,我们党可以说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革命党与执政党是有重大区别的。革命党自认为是先知先觉者,所以它主动地领导民众从事某项由革命党确定的政治目标。但执政党在很大程度上却是通过服务于民众来获得民众的支持。 所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自然备受关注。执政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种种机制,了解民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品的需求,并作出理性的、建设性的回应。假如民众的种种呼声只有通过民主、法治的制度建设才能够得到较好满足,那就应当大胆地在这方面予以推进。 因此,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执政党及政府针对民众的普遍政治要求,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显然,建设、健全法治、民主制度的过程本身,也应当遵循法治原则与民主程序。广泛的参与、理性的公共辩论、明智的官民互动,这应当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途径。 声明:本稿件为中国《新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