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五岳散人:拿高考开涮没什么大不了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10:10 南方新闻网
虚拟@现实 之五岳散人专栏 以前高考其实是件挺没意思的事。自从城市管理严格起来以后,跨马游街的节目也没有了,全国文理科状元小小年纪眼睛都比较近视,能不能走到马的跟前都是个问题,自然也没人把他们抱到马上去展览一次。 但这几年大学大肆以扩招的方式生产大学生以后,高考倒有了点意思。这个很简单,什么东西越大众化,娱乐性就越强。比如说高尔夫本身就没什么娱乐性,看着那些选手拿个大头棒满处散步,诚为无聊之冠、《无极》的平方。篮球的娱乐性就好得多。高考就是个从高尔夫到篮球的过程。 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说高考的关键词从此定格在娱乐上呢?这倒未必。八卦新闻比较多不一定是想娱乐大众,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事件本身实在太无聊。而无聊且大家都关注,就不得不找点新闻来做。这个道理跟赛车比赛倒是比较像——赛车跑圈像驴拉磨,没有赛场美女的花边,会少了多少观众嘛。 所以,当各地媒体纷纷把各种状元名单放在生殖健康广告旁边的时候,大量古怪的高考新闻就占据了主要版面。比如浏阳三中某考生继承“文革”白卷先生之遗韵,直接把所有科目都考成零分;南充某牛人先是考上北京大学,因为上网成瘾被退学,后又考上清华大学,因为同样原因被退学,今年他老人家再次出手,分数看来还能把他送回到北大、清华。 面对这样的人物,真是顿感我等人生之苍白。在我看来,这完全不是高考,而是在用两种极端行为艺术的方式调侃高考,属于西方已经烂熟而东方极为罕见的解构主义。 第一位考零分的虽然在分数上接了白卷先生的衣钵,但没有用“不走白专道路”啥的美化自己的行为,就是觉得既然怎么都不行,不妨直接零分,还能成为一种谈资。说起来颇有年羹尧年大将军“大丈夫不能流芳千古,亦当遗臭万年”之雄风。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这是在用不合作的姿态进行某种控诉。至于控诉的是高考制度还是注水大学则不得而知。 第二位则是用多次考上而不顾来说明,在真正聪明人眼里,门槛这东西完全属于摆设。按照后现代理论来说,轻易地跨越门槛就等于嘲弄门槛存在的意义。基本上算是买张月票后不断上下车,用这种方式抵消月票的购买成本。 人家是不是这么想我不知道,但看见这种消息不得不让我这么想。因为这种高考在我看来就是个鸡肋,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普及教育。用一次考试定了某人终身,就等于是一种随机筛选。顶尖的与垫底的都不能在这种标准化的烤架上有一席之地。 既然如此,这两位学子的行为艺术被这么解读也就没什么错,因为正好他们处于顶尖与底层,都用各自的方式嘲弄了鸡肋,而且令人印象深刻。我唯一希望的是,这两位的命运比揭示了鸡肋口令的杨修先生好一点,他老人家可是被曹操砍了脑袋的。 但高考八卦消息里,还有一位以高考为生的39岁牛人,年年参加高考而考上也不去上学,倒凭借高考经验用高考补习的方式养家糊口。说起来,这才是真正从有意识的角度解构了高考,后现代的后现代。有这碗汤垫底儿,看来拿高考来开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最重要的是,只要这种行为层出不穷,我们枯燥的生活就有了一些希望。倒不是说这些新闻的娱乐性有多强,而是等这些人成长起来以后,我们整个社会才能不这么无聊。(作者系知名网友)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