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斌:如此职工平均工资并没有多大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04:18 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赵文斌

  记者从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论坛上获悉,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分别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7月2日中国新闻网)。

  这本来应该是一个让人感到高兴的数据,但其似乎没能引起广泛的认同,网上有许多人反映自己的工资增长速度并没有那么快,甚至是不升反降。是数据本身出了问题,还是统计模式存在不足,抑或是某些公众的感觉错了?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解释,职工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职工的统计范围为: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工资为税前工资。相比较而言,这些人总体处于社会工资的平均数以上,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民工等收入较低的群体是不列入职工统计范围的人员。根据本次公布的数据,稍微计算一下也不难发现问题。2006年,中国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3439亿元,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1001元,两项相除,可知2006年在岗职工为11161万人,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就达到27331万人,而乡村就业人员更高达48494万人。

  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除以在岗职工数,得出的平均工资是算术平均数工资。算术平均数计算法统计方便、简单明了,但容易受到“极值”(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影响。即便该数据反映了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整体水平处于上升状态,但是掩盖了太多的事实真相。例如

垄断行业、国企高管的畸形高工资现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那么,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状态到底如何?对于社会分配不均问题,统计数据能否给出正确解读?答案恐怕很难说是肯定的。在此情况下,一些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甚至是不增长,就会被“平均”所遮蔽。

  根据《人民论坛》最近就民众对当前工资的满意度及工资差距等问题进行的调查,对当前工资状况感到不满意的高达96.5%。而从平均工资增长的角度,似乎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我们已处于多元化的社会,工资是关乎民生的敏感数据。而有关部门公布的年度平均数据,从统计口径到统计方法,都带着很强的计划经济的色彩。一个涵盖范围有限的数据,一个缺乏精确细分的数据,不仅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而且会误导政策走向。

  虽然民众不能凭主观来要求统计数据和老百姓的感觉基本一致,但民众希望数据来得更扎实更全面更令人信服,能更客观地反映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真实生活状况,这样,其对决策者制定各项政策才更有价值。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